未来五到十年,是中国农业走向现代化、实现“二次飞跃”的关键时期。农业的“二次飞跃”需要生产的专业化、销售渠道的畅通化和农民融资的便利化来支撑。在坚持家庭经营的基础上,重新将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实现农业合作融合“升级”,是农业专业化生产、通畅化销售、便利化融资的重要支撑,也是中国农业“二次飞跃”的关键。
浙江从2006年开始在全国率先进行“三位一体”新型农村合作体系试点。作为骨干力量的省供销社,在42个县(市、区)开展试点工作,探索实践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的农村新型合作体系建设,形成了许多有实际效果和推广价值的做法和经验。
供销社领办专业合作社,农产品提质增效效果凸显
浙江忘不了柑橘专业合作社位于临海市涌泉镇,成立于2002年。成立之初,和很多农民专业合作社一样,专业技术、销售渠道、融资等服务水平较低,合作社发展乏力。“变化来自于供销社的介入,2007年台州市供销社参股20%,领办当时还较弱小的忘不了合作社,为社员进行柑橘种植、包装、营销等方面培训,同时通过自身流通渠道为合作社打品牌。”浙江忘不了柑橘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冯贻法说。
经过供销社的“提升”,浙江忘不了柑橘专业合作社发展进入“快车道”:年销售收入超过8000万元,品牌价值突破2000万元,在省外建立了多个柑橘种植基地,专业合作名副其实,“抱团效益”初显,并已成为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忘不了”品牌成为全国首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获评的“中国驰名商标”。
浙江供销社系统抓住领办专业合作社这个为农服务的“牛鼻子”,建立供销合作与生产合作的紧密联系。到目前,全省供销社系统共参办、领办专业合作社2397家,实现销售收入171亿元,带动农户166万户,覆盖农业生产面积365万亩。通过供销合作与生产合作的紧密型联结,避免了专业合作数量大、水平低的“虚胖”陷阱,成为专业合作提质增效的有力推手。
调查发现,全省供销社系统创办的专业合作社,大部分为规模较大、实力较强、带动农民较多的强社。在上虞市龙兴果品专业合作社的猕猴桃基地,合作社负责人指着园区一路之隔的另一块地说:“因为有供销社帮助销售,我们一亩地可以收入5万元,而其他种植户只有1万元,有没有供销社参与,差距就是这么大。”
产销对接缓解“卖难买贵”,供销合作形成为农服务支点
在领办专业合作社的同时,全省供销社系统发挥自身渠道优势,发展出多种农产品流通模式,实现产销“无缝对接”。“天天农展会开到哪里,我们就跟到哪里。”经由嘉兴市供销社系统实现产销对接的嘉兴新港果蔬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徐惠芬如是说。“天天农展会”是嘉兴市供销社主办的承接产销对接的大型平台,自2009年开办以来,广受市民欢迎,拓展成立了3个分中心,吸纳了一批加盟店,通过对接合作社农产品,成了嘉兴老百姓“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的首选场所。
在位于嘉兴城南路的销售中心,很多农民专业合作社摆起了“菜摊”,不同于农贸市场和马路菜场的是,这里的各种农产品都有自己的品牌和质量“身份证”,价格比周边菜市场便宜。“一斤菜比外面便宜5角钱,而且你看,这全都是当天进场的菜,多新鲜。”天天农展会副总经理柏慧敏指着大厅的青菜说。62岁的嘉兴市民唐阿宝说,自己每天早上都要赶早到附近的“天天农展会”转一转,买点平价的安全菜。
同“天天农展会”一样,在浙江,许多供销社系统的龙头企业,积极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结对子”,构建农超对接、配送中心、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境外浙江名优产品展示中心等多种产销对接形式,打开了农产品销售渠道。
省供销社主任马柏伟表示,浙江通过产销对接和农产品流通模式创新,逐步构建起了较为灵活、有效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对于破解农产品“卖难”、缓解市民的“菜篮子”压力做出了探索,也找到了新时期供销合作的立足点。下一步将对产销对接、流通模式“提质扩面”,让专业、供销合作在更广泛的领域实现高水平融合。
资金互助缓解“融资难”,信用合作“盘活”农村信用资产
在“三位一体”实践过程中,浙江通过发展村民共同体内部资金互助合作组织,将农村内部信用“变现”,缓解了商业银行、小贷公司等“外置金融”难以解决的农民“融资难”、农村“金融贫血症”等问题。
平湖市新当湖资金互助合作社成立于2011年3月1日,由平湖市供销社入股,平湖市食用菌合作社、四季对虾专业合作社、新中大生猪专业合作社发起建立,有社员317人,注册资本500万元,到2013年3月底,累计为371户发放贷款5581万元,没有一笔逾期贷款和坏账。平湖市广陈镇高新村的沈微平是资金互助社社员,因早年遭遇车祸造成残疾,“去年6月,我为建造冷库向互助社申请贷款30万元,结果两天就申请下来了,这是互助社发放的最大一笔贷款。资金互助社就像我的拐杖,让我在创业路上走得更稳。”沈微平说。
与新当湖资金互助合作社一样,浙江不少农民专业合作社都希望成立资金互助合作社。从浙江的实践来看,以资金互助合作为代表的信用合作解决了目前农村金融面临的一些突出问题:一是解决了成本收益不成比例的问题。资金互助合作社放贷几乎不需成本,社员只需找到担保人即可在当天申请到贷款,而且贷款利息公开透明没有其他隐性费用,资金成本大幅降低;二是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风险难管控的问题。“内置金融”建在村民共同体内部的熟人社会之中,信用状况透明,解决了村镇银行、小贷公司等“外置金融”与农民信息不对称、风险难管控等问题。
胡梅娟 王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