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版:农机化

喷微灌技术成农业增收“稳定器”

  持续高温,使慈溪市许多农作物出现了叶片枯萎、秧苗难以成活的现象。然而,8月25日,笔者在逍林镇友谊农场看到,这里的蔬菜却长势良好。“这要归功于喷微灌技术,特别像今年这样罕见的高温旱灾面前,它的保收增收作用更明显。”农场主周利民说。
  在友谊农场的蔬菜地里,笔者看到地头铺着一条条直径约1寸的塑料软管,软管上密布着一组组小喷头。周利民把总阀门打开后,水呈气雾状喷射而出,地头下起了“毛毛雨”。周利民说,以前靠去河里挑水抗旱,像今夏的干旱天气,根本忙不过来。而且请一个工人挑水,一天最少要200元工钱。如今,喷灌装置会自动向70多亩地里洒水,省钱又省心!“实施喷微灌工程后,节水、省工、节本、高效增收,每年每亩保守估计可增收810元左右。”一旁的逍林镇农技人员说。
  近年来,蔬菜、瓜果种植成了慈溪市农民的致富产业,但传统的沟灌、漫灌方式不仅生产效益不高,还造成了地表水资源的浪费。为此,该市通过补贴节水设施等方式,大力推广使用节水灌溉技术,并结合不同作物、不同土壤,实施了喷灌、微灌等多元化的灌溉模式。据介绍,喷微灌喷出来的水比较均匀,能直接渗进土壤被农作物根茎吸收,不会出现烂根现象,同时能改善田间小气候,调节土壤的水、肥、气、热状况,在高温天气具有增湿、降温的功效。此外,喷灌一般比地面灌溉节水30%左右,微灌省水60%,节水效果十分明显。
  目前,慈溪市累计有8.18万亩农田实行喷灌、微灌,特别是2009年以来,该市喷灌微灌推广面积快速发展, 2012年、2013年面积均突破了2万亩。 丁烨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