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的雕花、漂亮的牛腿、重檐飞角……8月15日,笔者来到武义县郭下村一个叫车塘下的山坳里,看见矗立着一栋栋古色古香的古民宅。这是郭下村村民何国梁从江西、福建、安徽、江苏及本省东阳、缙云、松阳等地收购而来,修缮后异地重新搭建起来的古民宅。
何国梁与妻子曾生群原先是养蜂的,追花夺蜜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何国梁看到许多地方在旧村改造中,把一些沒有列入保护的明清年间古民宅拆掉,觉得很可惜,便产生了收购修缮古民宅的念头。
2005年,他卖掉蜂群,改行做起了古民宅收购修缮的行当。何国梁前往古民宅较多的安徽黟县、山西平遥、云南丽江、贵州镇远、湘西凤凰、福建漳州等地,一方面考察古民居建筑艺术风格,一方面购买拆除的古民宅材料,不但收购檩条、梁枋、牛腿、门窗,就连砖头、石柱墩、石板他也购买。运到老家后,统一编号分门别类存放。为使古民宅异地修缮后恢复原样,展示古建筑艺术的魅力,他还到东阳请来几位木雕师傳,对在拆迁运输过程中损坏的木雕组件依样修复。
步入何国梁正在异地修缮的廿四间古民居,前厅飞檐高耸,柱梁雕刻层次分明,特别是几个牛腿的木雕人物、历史故事、飞禽走兽,细微中显粗犷,十分精美。
何国梁感慨地说,古民居和民族特色建筑多为砖木、石木或纯木结构,空间相对狭小,采光不够明亮。旧村改造后新建的民居多为砖混钢筋水泥结构,其卫生、采光、节约土地等方面的优越性显而易见。所以这些年老百姓拆旧建新,每年就有数以千计的古民居和特色民居遭到拆毁,这是非常可惜的。
这几年何国梁痴迷古民宅,投入几百万元资金收购修缮。对此,他坦诚地说:“尽自己能力收购修缮几幢有价值的古民宅,也算是为保护、传承和利用、发展古建筑文化出点力,对我来说也是一件很开心的事。”
张建成 文/摄
何国梁妻子曾生群指着正在修缮的古民居说,再过2个月这栋古民居就修缮完工了。
正在修缮的廿四间古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