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热”灾害之后的“冷”思考

  □本报记者 袁卫
  一场覆盖全省大部分地区的阵雨,终于让浙江持续了40多天的旱情缓了一口气,饱受干旱煎熬的浙江大地冲了一个痛快的凉水澡,又开始惬意起来。
  在经历了一场历史罕见的严重干旱之后,浙江农业遭受重创。旱灾中,我们为损失惨重的农民而心痛,也为全省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旱救灾的坚强决心和有力举措而感动,更为近年来我省蓬勃发展的设施农业,在旱灾中表现出的抗灾能力而欣慰。旱灾后,我们更应该思考,现代农业到底该怎样发展,才能彻底摆脱农业“靠天吃饭”的困境。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设施农业,或是农民和专家共同的回答。
【欣慰】 抗旱减灾,农业设施显身手
“放水了……”随着淳安县千岛湖镇联丰村蔬菜种植户徐土朝的一声呐喊,不远处的抗旱井边传来了水泵抽水的声音。几分钟后,徐土朝脚边数根连接抗旱井和蔬菜大棚的滴灌管鼓胀起来,大棚里,清澈的水线从管子上细如针孔的灌口喷射出来,焦渴了一天的苦瓜开始贪婪地吮吸着……“多亏了这套喷滴灌设备,不然我这30多亩蔬菜要绝收了。”徐土朝一边采摘着苦瓜,一边说。去年,千岛湖镇对照上级政策,一比一配套补助,鼓励县城周边的蔬菜基地使用喷滴灌等先进设施,他也铺设了一套。“没想到,这么快就见效了。”徐土朝说,这场持续了40多天的高温干旱,让许多种植大户遭受了重大损失,而靠着喷滴灌设施,他逃过一劫。“基地边的小溪流干涸了,抗旱井加深了一米多,才又见到了水。好在喷滴灌用水特别省,不然后果不堪设想。”徐土朝说,他们估计了一下,喷滴灌用水量仅为直接引水浇灌的20%左右,也就是说,原来浇1亩地的水,现在可以浇5亩。“抗旱井、喷滴灌和地膜覆盖,是我抵抗旱灾的‘三大法宝’,干旱期间,我的基地每天还有500多公斤蔬菜上市,和平时大致持平。”
  由于见效快、用水省,在本次抗旱救灾中,喷滴灌设施“大显身手”:在上虞市章镇镇大勤畈,小草湾果业专业合作社靠着喷滴灌设施与遮阳网配合使用,1000多亩红心猕猴桃经受住了干旱的考验;在台州市路桥区金清镇大浦村,靠着价值20多万元的喷滴灌设备,路桥祥园果业专业合作社顶住干旱袭击,保住了投入200多万元建起的火龙果、葡萄和樱桃基地;在建德,2800余套节水灌溉设施,广泛应用于水果、蔬菜、茶叶、中药材、花卉、珍贵苗木等产业,应用面积达到3.2万亩,为建德农民抗旱救灾立下了汗马功劳……
【遗憾】 有渠无水,水利设施遇尴尬
  高温炙烤,加上持续干旱的折磨,让富阳市场口镇立山畈粮食专业合作社社长曹羽面色憔悴:他种在立山畈的700多亩水稻,已有半数绝收。“没办法,水渠里一点水都没有啊!”曹羽告诉记者,渠道上游早就没水了,靠着富阳市的几次人工降雨,他才保住了一半左右的水稻,这几天的一场大雨,总算让他看到了希望。曹羽说,为找水源他想尽了办法:抽鱼塘里的水、建深井、挖水塘……可对于数百亩的水田来说,仍是杯水车薪。
  其实,相距立山畈不过几公里,就是水波荡漾的富春江。“没办法,这里的地势比富春江高出了几十米,水根本引不过来。”曹羽说,要把富春江水打进来灌溉立山畈的水稻田,水利设施的投入很大,不是仅靠种粮大户的努力就能解决的。
  如果说,富阳农民因没水而无法灌溉的情况让人无奈的话,那么,天台农民眼睁睁看着主渠道有水却无法灌溉的尴尬,则让人不得不深思了。“现在天气一天天凉下来,眼看着旱情快过去了,可心里的痛,没那么容易过去。”作为大学生从事农业的典型,天台县平桥镇的80后女孩杨娇阳今年的水稻种植面积达到了1200亩,可现在,她估计能有收成的不足1000亩,因为种在花西村的250多亩水稻基本绝收。“干旱期间,上游的里石门水库会选时间放水,这解决了很多水田的灌溉问题。但是,花西村水稻基地的水渠里,却是一点水也没有。”杨娇阳说,尽管水田边的水渠是去年兴修的,可是由于支渠的入水口高于主渠的水位,除了用水泵抽之外,根本没办法引水灌溉,“初步估计今年要损失好几十万元”。
  据当地媒体报道,截至8月12日,天台县有5000多亩水稻受旱,其中因渠道间无法顺利引水、渠道水沟堵塞和年久失修等原因而致干旱的达2000亩左右。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思考】 痛定思痛,这些方面需完善
  我省地处东南沿海,频受台风、冰雹、寒潮等自然灾害的袭击,如何提高农业生产的减灾避灾能力,一直是浙江农民和有关部门最关心的问题。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加大政策性农业保险力度……在采访中,记者听到了不少好的建议,更为可喜的是,有些地方已经积极行动起来,力争让农业的“筋骨”更强健。
  鉴于设施农业在抵抗自然灾害面前的出色表现,杭州市农业局农业装备处副处长滕斌告诉记者,今年,杭州市进一步优化了政策,普通农户只要建设3亩地以上的标准钢架大棚,就能享受每平方米8元的直接补贴,而之前,这样的补贴仅限于大棚投入50万元以上的中大型农业项目。滕斌还透露,目前,杭州市农业局正在研究市级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最快有望在年底出台。滕斌说,此前,农民购买水泵、喷滴灌、湿帘风机只能享受大约20%的国家补贴,杭州市级的补贴一直没有对全部农户开放,“经历了这次旱灾,我们希望能追加、扩大补贴范围,争取将喷滴灌、水泵等设施设备纳入市农业补贴目录,增加补贴资金额度。”
  粮食生产功能区是我省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重要平台。省农业厅油料领域首席专家王月星表示,在这次旱灾中,由于沟渠完善、配套设施良好,在已建成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内基本没有发生重大旱情。他表示,各地在新建粮食生产功能区时,一定要注重规划和选址,要尽量选择在靠近水源的地方,同时,要把排灌水渠、泵站机埠等硬件建设作为功能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以提高功能区的抗灾能力。
  此外,富阳种粮大户曹羽觉得,目前我省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覆盖面还不够广,现在因洪水和台风等自然灾害遭受损失的话,可以通过政策性农业保险索赔,而因干旱受损则不在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保障范围内。他希望今后若再次遭受干旱损失,也能得到农业保险的庇护。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