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姚力丹 陈小平
本报讯 7月以来,我省遭受历史罕见的高温干旱,滚滚热浪持续炙烤着浙江大地,高温灾害不断蔓延。灾情就是命令,防高温、抓抗旱成为当前我省农业部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第一要务。省农业厅在总结前一阶段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下一阶段要把活动开展与工作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尤其是要与当前防高温抗干旱工作紧密结合,加强对各地防旱抗旱的指导,全力以赴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8月12日上午,省农业厅召开会议,传达贯彻省委书记夏宝龙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省直部门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会议指出,省农业厅全体干部职工要在深刻理解省委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认识,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真找问题,找准问题,为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打好基础;要更加突出领导干部带头,抓住关键环节,让群众真正感受到工作作风的转变;要把本职工作与活动开展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特别是当前,要将防高温抗干旱作为农业部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一块“试金石”,带着感情深入基层,让工作成效真正惠及农民群众。
当日下午,省农业厅组织召开全省农业防旱抗旱视频会议,省农业厅厅长史济锡要求,各级农业部门要把防高温抗干旱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农业生产,努力夺取防旱抗旱工作的全面胜利。
记者昨从省防指了解到,截至8月12日16时,我省11个市79个县(市、区)受旱,作物受旱面积583万亩。面对持续高温干旱天气,我省农业系统第一时间采取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抗旱救灾措施,及时启动农业自然灾害防御应急预案,全面开展抗旱救灾和农业生产恢复工作。目前各地已安排救灾资金5375万元,调拨储备种子1.3万多公斤,指导改种或补种粮食面积2.2万亩,补种蔬菜面积4.1万亩。
会议指出,高温干旱天气还将持续一段时间,农业灾情将更为严峻,各级农业部门一定要认真研判灾情,不可低估灾情进一步蔓延扩大的趋势、不可低估高温干旱对农作物潜在危害,不可低估灾情过后后续影响。农业系统的干部一定要深入田间地头了解灾情,采取更加及时、更有针对性、更具科学性的防旱抗旱措施。要千方百计保护粮食生产,保护好菜篮子产品的正常生产,抓好水果、茶叶、蚕桑、中药材等产业的防旱抗旱工作;要集中力量帮助受灾严重的县(市、区)和乡镇;要突出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基地、种养大户等规模经营主体,保护综合生产能力。要强化分类指导,对不同品种、不同生长阶段的作物采取更加有效的技术指导和防灾减灾措施;要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尤其要加强对水稻褐飞虱、稻纵卷叶螟等的监测和防治工作,对畜禽养殖场要进行全面消毒和强制免疫,确保旱灾之后无大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