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美丽乡村

遂昌独山村

书香四溢

  •   遂昌焦滩乡独山村,地处九龙山麓,乌溪江东岸,距遂昌县城50公里,是一个拥有古老历史建筑和丰富自然山水资源的古村落。从村口走上50米路,右拐进一个门洞,随即踏进了历史悠久的“明代一条街”,让人仿佛“穿越”到了数百年前。
    一条官道,串起今昔
      一条鹅卵石路,笔直地向前延伸着,长约两三百米、宽不足3米。这条路可不简单。据说在明朝,这是一条官道,是从金华、衢州去福建的必经之路。
      沿鹅卵石路步行约100米处,是叶氏宗祠。石狮后,宗祠大门两边竖着高高的旗杆。宗祠宽近16米,进深43.47米,三进三开间,占地面积686.39平方米,足见彼时叶家之辉煌。
      与叶氏宗祠一巷之隔,是葆守祠,规格小,但不失雅静。葆守祠还有个感人的故事。
      相传,独山村有对叶姓夫妇得了重病,临终前将4岁的儿子托付给家中一位贴身大姊(丫鬟)。小官人稍年长,大姊送他到私塾读书。小官人刻苦攻读,长大后考取功名,当了大官。他一直视含辛茹苦的大姊为亲生母亲,十分孝敬。大姊去世后,因出身卑微,不能入祠。叶官人在叶氏宗祠旁建一座小祠堂,取名葆守祠。
      传说,后来的叶姓人家都是大姊抚养的小官人的后人。如今,独山村还有很多人称呼母亲为“大姊(带姊)”。
      沿着鹅卵石路,不时可见用鹅卵石层层垒砌的古民居墙基,路的尽头是明隆庆三年(1569年)为纪念独山村大官人叶以蕃而建的石牌坊,如今依然保存完好。
    沧海桑田,书香不断
      海拔347.70米的独山,屹立在乌溪江东岸,像一张天然的屏风把独山村隐于山后。
      据叶氏族谱记载,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松阳县古市卯山后村叶法善的后裔,宋代词人,历任翰林学士、户部尚书、江东大巡抚的叶梦得,其曾孙叶峦从古市卯山后村迁到遂昌县三仁乡高桥村,后又迁居独山,始成村落。
      独山叶氏自第八世道因公开始,家族兴旺,文人辈出。叶姓以诗书为资,以笔砚为耕,彬彬士风,显贵蝉联。明代中晚期最为鼎盛,名人辈出,声誉大振。
      据《独山叶氏宗谱》中村居图记载,当时村中有府门、大夫第、大宗祠,大宗祠的东南部有关帝庙、村北部有文昌阁、育婴楼等建筑,使独山村成为遂昌的名村,一时人称“独山府”。
      据传,当时的独山府有城墙,城内800“烟灶”,城外1000“烟灶”(当时将户称作烟灶)。1800烟灶,按每家5口人,就有万人。
      现如今,独山村有独山、蟠龙、隔溪三个自然村,共275户,720人,近一半为叶姓。人烟不胜从前,可灵气还在。这些年,几乎每年都有人考上大学。
    汤叶之情,相传百年
      在遂昌做过知县的汤显祖,自然闻到了独山村的书香。而因汤显祖,独山村的书香也更浓了。
      据了解,汤显祖任遂昌知县第二年,独山村的叶澳考中甲午科(万历二十二年)举人,因身体有病不能涉足仕途。他欣赏叶澳才学,两人遂结为挚友。此后,叶澳常到县城和汤显祖相会,品茶赋诗,饮酒唱和。汤显祖也常到叶澳家中作客,一起游览独山名胜,留下脍炙人口的诗文。
      后来,叶澳主持重修独山叶氏宗谱,汤显祖应邀为其写序。汤显祖在《谱序》中把与叶澳的关系,比喻为春秋时的“子游和灭明”,可见他对叶澳的赏识和器重,也可见两人情谊深长。
      如今,鹅卵石铺就的官道,历经岁月变迁,早已变得斑驳黯淡。独山人的生活,也逐渐归于平静。唯独不变的,是这里的浓浓书香。
    石牌坊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整理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