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高温下的坚守

——直击农业抗旱救灾第一线

  □本报记者 俞圣威 俞廷尚 金国栋 徐琳 通讯员 徐汝松 胡潮水
  高温仍在持续,全省农业正在接受前所未有的“烤验”。近日,本报记者分赴龙游、临海、桐庐、临安、萧山等地,了解“米袋子”、“菜篮子”和“果盘子”等产业的灾情,并在抗旱救灾第一线,见证农民朋友们的坚守。
“米袋子”基地:能救一亩是一亩
  8月7日下午4时,临海市小芝镇康丰粮食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郭苏保正无奈地望着几乎见底的水井,一脸愁容:“照这样下去,前几年赚的钱都要搭进去了。”郭苏保是当地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由于受干旱影响,今年他承包种植的1600亩水稻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有80亩水田因为缺水而无法播种晚稻。
  为了抗旱,郭苏保投入2万余元,用上了1台挖掘机和4台水泵。
(下转第2版)
(紧接第1版)挖掘机一天半时间就挖出了一口深7米的大井,4台水泵亦开足马力,从稻田边的小水渠抽水灌溉。“种不下晚稻的80亩水田过几天再说,现在重要的是救活现有的水稻,能救一亩是一亩。”因为连续几个晚上没有睡好,郭苏保的双眼布满了血丝。他告诉记者,由于降雨量少,地下水位下降,7米深的水井出的水,一次只够灌溉1亩半稻田,而小水渠的水也是越来越少,水泵都快没水可抽了,“真盼望老天快点下雨,如果5天之内能下场透雨,那今年的粮食亩产还能达到去年的七八成。”
  比起郭苏保的无奈,龙游县塔石镇种粮大户李正泉还算幸运。因为他的水田在铜山源水库下游,靠着水库放水,他的稻田支撑到了今天。“只要有水源,总要想办法。”李正泉说,他的一些田块要通过4级提灌才能到达,因此,他花1.7万元买来了电线和水管,专门请了6个人24小时轮班管理8台水泵。“只要能够保住,累一点没事,损失一点也没事。”李正泉告诉记者,他每天凌晨5点到田头,晚上12点才回家,为水而连轴转的日子,已经持续了20多天,每天抽水花去的人工工资和电费就要1400元,“天一直不下雨,现在最担心的是上游水库没水,现在连想都不敢想”。
“菜篮子”基地:抗旱“土办法”纷纷上马
“从来没有遇到过持续这么长时间的高温天,最近我家种的茭白已开始出现死苗现象了,真是急煞人。”8月8日,桐乡市龙翔街道南王村农民曹根富正在茭白田里补种幼苗,他说,今年的春季茭白收成还可以,每亩有6000多元,但是经过这次高温天气,秋季茭白的收成就很难说了。
  董家茭白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永根告诉记者,茭白最适宜生长的温度是20℃左右。面对持续高温的最好办法,就是在少量、多次施肥的同时,在茭白田里养浮萍,最好能够保证浮萍盖满整个水面。因为充满浮萍的茭田要比没有浮萍的茭田水温低8℃左右。张永根说,目前,合作社社员们正在农经局专家的帮助下,积极开展抗旱自救工作,施肥、养浮萍、补种等措施得到了很好落实,以尽可能地减少损失。
  在临安高虹镇龙上村的木公山高山蔬菜示范基地里,村主任杜忠火一筹莫展:“今年的茄子长势差,没有光泽度,价格从往年的每公斤7元跌倒2元还卖不出去。原先8月份每天有2.5万-3万公斤的蔬菜往外销,现在每天只有1万-1.5万公斤。”
  从村委会驱车30分钟进入大山深处,记者来到了杜善教等4位村民承包的15亩茄子地,这里本就缺水,再遇旱灾,满地的“烤茄子”简直让人不忍直视。“这里原先是块荒地,从开荒到种植,每亩地投入了1万多元。”杜善教告诉记者,本想有个好收成,结果现在他的3亩地里每天只能收25公斤茄子,按正常年份,3亩地每天收500公斤不成问题。杜善教一度“懒得去看,懒得去收。”然而,或许是急中生智,在连续几个晚上的失眠后,他想到了一种“微蓄微灌”的土方法——在茄子地里铺上薄膜,薄膜上均匀地开两排小孔,把水浇在薄膜上,水顺着薄膜流淌,从小孔中进入泥土,从而减少蒸发。“这样或许能救急。”杜善教不确定这样做是否能起到效果,但他的“金点子”在烈日下分外耀眼。
“果盘子”基地:连夜浇水保果保树
  临海市涌泉镇梅岘村以种植涌泉蜜橘为主业,全村共有1800亩橘园。村支书孔先顺介绍说,以往此时的橘园应该是生机盎然的,可眼下因为高温缺水,不少橘树上挂着的果子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热灼损伤,表皮呈现焦黄色:“连续的高温少雨将严重影响涌泉蜜橘的品质,这些有热灼损伤的橘子,成熟以后都是次品,容易裂果。”据孔先顺估计,梅岘村这一片橘园有10%-15%的橘树出现了热灼现象,至少减产20%。
  不仅橘子生长受影响,橘树本身也“很受伤”。因为缺水,大部分橘树的叶子都已经卷曲,软绵绵的,橘农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为了抗旱,每天清晨和傍晚,村里的小河边都挤满了前来打水的橘农,不少橘农干脆开着农用车,装着半人高的大桶,带着水泵直接抽水。橘农冯金梅告诉记者,由于白天温度太高不能直接浇水,为了达到最好效果,村民们大多是从傍晚干到半夜,回家休息几个小时后,凌晨再起来运水、浇水,“现在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够下一场及时雨。”
  同样在盼一场及时雨的,还有上虞市的果农们。目前,该市尚有挂果葡萄面积1.5万亩左右,近三分之一受灾,预计直接经济损失4500万元,猕猴桃受灾面积达4500亩,因日灼病引起的猕猴桃产量减产估计在50%以上,直接经济损失1050万元。为了保果保树,上虞农民想尽了办法,不仅喷滴灌、水管、水泵等设施纷纷上场,就连植保用的喷雾器,也被农民用来洒水降温。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