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28.8万人饮水困难 数百万亩农作物受旱

我省抗旱形势严峻

  □本报记者 葛勇进 袁卫
  本报讯 热!几乎是这个夏天留给我们的唯一感觉。
  继8月8日发布了历史上首个高温红色预警后,8月9日,我省再次发出了高温红色预警:除部分沿海岛屿外,全省大部分地区最高气温达39℃-41℃,局部42℃。在这之前,我省已发布14个高温橙色预警。
  记者从省气象台了解到,7月份以来,我省浙中北地区高温天数大多在30天以上,比常年同期偏多13-20天,其中绍兴、诸暨、余姚、东阳、永康等地高达34天。我省除部分高山和海岛地区外,均连续出现了35℃以上高温天气,各地气温纷纷达到有记录以来的极值:8月 9日奉化再次达43.5℃,平了8月7日创下的全省最高温记录;8月9日,杭州最高气温达41.6℃,已是今年第5次刷新记录;据悉,截至8月9日,全省已有24个县(市、区)最高气温突破当地历史最高记录。省气候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样的高温天气将持续到8月12日前后,届时,肆虐我省的副热带高压才会有所减弱东退,高温烈日才有望缓和。
  气温“高烧”不退,我省旱情加剧。遥感干旱评估结果显示,截至8月7日全省干旱总面积共计约8.36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陆域面积的82.02%,其中重旱面积约0.31万平方公里,中旱面积约3.32万平方公里,轻旱面积约4.73万平方公里。省防指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8日,全省11个市60个县(市、区)受旱,有86条小河断流、170座小山塘干涸,有108万人受灾,山区、半山区有28.8万人因旱饮水困难,385万亩农作物受旱。受高温影响,我省各地连发森林火灾,8月8日,浙江首次进入森林火险“极度危险”之列。
  气温之高、持续时间之长、降雨量之少、蒸发量之大……体现高温干旱的一连串指标均位列60年来历史同期首位,且有进一步扩大和加重的趋势。
  面对严峻的防旱抗旱形势,8月8日,浙江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防旱抗旱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全力以赴,把防旱抗旱工作作为当前全省的一项突出任务,作为当前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来抓;各级水利、气象、农业、环保、建设、经信、电力、财政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通力协作,积极支持防旱抗旱工作,为基层和群众做好指导和服务;对已发生旱情的稻田,要积极寻找水源,采取挖坑积水等方法,千方百计解决供水;要积极组织人员修复沟渠,提高水利设施灌溉能力;积极组织农机投入抗旱,加强灌溉机电设备的作业调度,提高工作效率和抗旱服务水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