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全国农业国际合作工作座谈会在

召开

  我省外向型农业发展备受关注
□本报记者 姚力丹
  本报讯 8月9日,记者从在杭州召开的全国农业国际合作工作座谈会上获悉,我省农业开放型经济总量持续增长,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浙江经验受到与会代表的好评。农业部副部长牛盾出席会议并讲话,副省长黄旭明致辞。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战略部署,通过搭建合作平台、开展政策研究、依靠内外联动、加强基地建设、加快协会发展等措施,外向型农业发展成效显著。去年我省农副产品出口额97.18亿美元,茶叶、蚕丝、蜂产品、兔毛、鲜香菇、羽绒制品出口值居全国第一。今年上半年,全省农产品出口总额24.4亿美元,同比增长5.69%。自2003年以来,我省先后组织1744多家(次)农产品出口企业参加了在日本、美国、德国等国家举行的95个国际食品农产品展览会,设立3190个展位,并开展浙江名特优新农产品美国展示展销,成功吸引全省60多家农业龙头企业500多种名特优新农产品进入美国市场。目前,全省共有1200多家企业、40多万农民在省外建立农产品基地2400多万亩,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802家。
  据悉,我省一直非常重视农业国际合作,省委、省政府先后于2007年和2013年两次出台文件推进外向型农业发展。在工作思路上,我省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积极开展农业对外交流,引进外资、外国专家,选派农业科技人员赴农业发达国家培训,积极组织参加国际农产品(食品)博览会,扩大农业交流与合作;在工作重点上,我省坚持以增强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扩大高附加值农产品出口为着力点,通过建设出口农产品生产基地、支持农产品出口主体做大做强、优化出口服务等途径,积极拓展农产品国际市场;在工作措施上,我省坚持政府引导、部门协作、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建立发展外向型农业联席会议制度和考核制度,加大支持引导力度,优化公共服务,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促进外向型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