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论坛

必须树立正确的生态农业观念

  ——据《农民日报》报道,在近日召开的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期间,现代生态农业分论坛成功举行,众多知名农业专家、相关部门负责人呼吁各地加强探索,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生态农业发展之路。
  论坛嘉宾认为,现代生态农业,简单地说,就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生产与管理以及运营方式,吸收中国传统农业之精华,适度并安全使用化肥、农药,实现“高效、优质、高产、安全、生态”的农业。
  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院长高万林教授强调,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广泛深刻地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巨大变革。大力发展和推动绿色信息技术在生态农业中具体、有效地运用,必将拓展生态农业的科学发展内涵,促进生态农业健康、智慧和可持续发展,为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联合国粮农组织原副总干事何昌垂表示,生态农业在向绿色经济转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全球各个行业对温室气体排放比例的估算中,林业农业畜牧业所占比例在31%以上。联合国粮农组织把能够持续性地提高生产能力,抵御气候变化影响,减少消除温室气体排放,促进实现国家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农业定义为“气候智慧型农业”。
蒜价为何总坐“过山车”
  ——据《人民日报》报道,今年,蒜价又坐起了“过山车”。以我国大蒜的主产区和集散地山东省金乡县的蒜价为例,今年这里的冷库蒜出库价是每斤1元多,即使是最优质的鲜蒜也不过1.4元左右,然而就在一年前,蒜价最高曾到过4元钱一斤。在国际市场上,大蒜的需求年年稳中有增,价格总体变化不大。为什么在我国,蒜价总是坐“过山车”?
  文章认为,这其中根本原因是信息不畅,由于没有准确信息,许多蒜农和蒜商都对市场进行了错误判断。其次,我国大蒜产业链比较短,作为“蓄水池”和“稳定器”的大蒜深加工产业不发达,导致大蒜产业自身调节供需矛盾的功能不足,也助推了蒜价的暴涨暴跌。此外,游资炒作也助长了蒜价暴涨暴跌。
  “国家层面应有专门的机构负责提供大蒜、生姜等小宗农产品的种植、产量等信息,从宏观上进行预警,防止虚假信息的泛滥和游资借机炒作。另外,还要从政策、资金、技术上鼓励和支持大蒜精深加工,使大蒜真正成为一个健全的产业。”无论是蒜农、蒜商,还是相关部门负责人都提出了这样的建议。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