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食品药品安全

我省通报两起涉案金额共3000余万元的假保健品案

面粉加水的“保健品”每盒售价680元

  •   日前,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联合绍兴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绍兴市公安机关,发布了最近破获的两起假冒保健品案,总涉案金额达3500余万元,受害者大多是70岁以上的老年人。
      今年4月,绍兴市食品药品监管局接到群众举报,杨某等人在绍兴市越城区玛格丽特广场销售所谓冬虫夏草口服液、人体免疫白蛋白多肽希神口服液等保健品。经初步审查,该团伙以“爱心中国行”公益活动为幌子,骗取老年人信任,通过发放公益卡收取会员费的方式,实施诈骗。
      历时一周,绍兴市食品药品监管局与绍兴市公安局越城分局成功抓获嫌疑人员16人,刑拘4人,取保候审1人。打掉生产窝点5个,捣毁仓储窝点3个、销售窝点11个,查获“冬虫夏草”、“人体免疫白蛋白多肽希神口服液”等十余种假冒保健品成品100箱,半成品150箱,原料葡萄糖、淀粉500公斤,还有灌装机、封口机、打码机等。
      而另一起由绍兴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联合公安机关查获的“4.15生产、销售假冒保健品案”,情况更是让人咋舌。
      这个以朱某为组织者的19人犯罪团伙,在陕西西安的一个车库里,生产一种名为“消栓三通”的假冒保健品。每盒成本大约5元左右,都是用面粉和矿泉水做的药丸,卖到全国各地经销商的价格是70元左右,而经销商卖给消费者的价格竟达680元。
      这种假冒保健品,在陕西、山西、浙江、江苏、黑龙江、湖南、甘肃等多个省份进行销售。我省宁波、金华、衢州、湖州、台州、绍兴等多地市民上当,仅在我省一地的销售额就达到了93万余元,260名老人受骗。
      为什么有这么多老人会上当受骗?药监及公安部门办案人员介绍,这些犯罪团伙有三大骗术。
      首先打出一个公益的旗号。两起案件,分别以“爱心中国行”“感恩中国行”的名义,在互联网上开办宣传网站,发布大量虚假宣传照片,以备行骗过程中,让购买者上网查询。
      其次是采取免费策略,逐步诱骗老年人上钩。在销售所谓冬虫夏草口服液的过程中,犯罪人员从未兜售过这个口服液,而是让老年人支付2000元至5000元不等的钱,购买爱心卡,获得免费的健康指导,每次指导时免费赠送若干盒冬虫夏草口服液等。
      最后是采取感情攻势。行骗前,犯罪人员通过赠送礼品登记的方式,逐渐了解老年人的家庭情况,并上门给独居的老年人提供量血压等所谓的健康体检服务。在服务的同时,拉着老年人聊天,逐渐用感情拉住老年人,最终使他们上当受骗。
      据悉,今年5月起,我省开展保健食品非法生产、非法经营、非法添加和非法宣传等“四非”违法违规行为打击行动,其间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在各地组织开展了暗访和飞行检查。截至目前,共查扣问题产品23277盒(瓶),下架召回14563盒(瓶),抽样21批次,销毁不符合要求的标签、说明书、包装盒及各种宣传册130多万份(只),对7家生产企业发出限期整改通知书,责令5家生产企业停业整顿。已对4家生产企业、77家经营单位进行立案调查。 汪建强 潘欣
    这是假保健品,老年人千万别再上当。
    链 接
    怎么判断自己买的是不是假冒保健品
      假冒保健品一般除了产品作假外,包装上一般有三种作假的地方:盗用文号、扩大适宜人群、夸大疗效,其中夸大功能是许多假冒保健品的共性。
      卫生部自2003年5月1日起实施的《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年版),将保健品功能调整为增强免疫力、辅助降血脂、辅助降血糖等27项。保健品不是药品,不能在包装上标示疗效。只能在这27种功能中选择申报标示,而且每种保健品只允许申报其中的两项功能,被批准的保健品在宣传其保健功能时,如有超出两种功能或规定范围的功能,就属于违法或夸大宣传。
      除了功能标示,消费者还可以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官网查询批准文号来识别真伪。每个保健品包装上都有批准文号,通过查询批准文号,可以知道产品名、生产厂家和产品的适宜人群等,有一样对不上号就有问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