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创业

扎根农村 奉献青春

大学生“村官”孙阳和她的美丽梦想

  •   爱多肉植物,爱骑自行车,爱各种文艺小生活的孙阳,在父母眼中,却是个不按常理出牌的孩子。
      大学毕业那年,她只身去了四川支教。
      一年后回杭州找工作,手上拿到两份录取通知——一份是知名外语培训机构老师,一份是江干区丁桥镇皋城村大学生“村官”。
      孙阳没多想,“一冲动”选择了“村官”——皋城村主任助理。
    当“村官”先要学方言
    “说实话,我选择当‘村官’,父母都想不通,我只是想做点事情,让人生更丰富些。”她说,去了趟皋城村,觉得依山傍水,环境真不错,而且这里的人讲孝道,民风淳朴。
      孙阳就干了下来。
      细数三年村官生涯,她说,最难是开始。
      那时的孙阳大多在办公室里整理材料,帮忙打字,每次开会,大家都会指着她窃窃私语:“她是谁,哪来的?”老底子的皋城人,是由温州一带渔民迁来,说话也是温州腔,还有些闽南口音。这一点,让杭州姑娘孙阳傻了眼。“我多么想跟村里人打成一片,可他们不了解我,也不知道我能干些什么,自然也就没法信任我。”孙阳决定主动出击、展示自己,“村民们在村口聊天,我就凑上去喊一声‘大伯’,仔细听,和他们一起聊天,听不懂就让他们说慢一点。”
      在一次村民代表大会上,她用偷偷学了好几个月的皋城方言做了一场述职报告,尽管说得有些结结巴巴,可彻底温暖了村民的心,“这丫头有心,是个会干事的人。”
    不少事务她都能独当一面
      千桃园、皋亭山景区……这些年,“风情小镇”皋城村,正一点点变美。
      而孙阳在大学生“村官”这个岗位上也是干得有滋有味。入户调查、调解纠纷、招商引资、组织活动……村里的不少事务她都能够独当一面。比如前不久落成的皋城村文化礼堂,从设计到施工,她一个人盯着,装修好了,怎么布置也花了她不少心思。
      礼堂是以前留下来的,改扩建以后,装修风格古朴典雅,白墙黛瓦,墙上还有手绘的山水画,也算是整个皋城村的“地标”。“总面积近1000平方米的综合性文化礼堂,内设舞台区、两堂五廊、排练厅、图书室以及各项文化体育设施。”礼堂启用那一天,孙阳自己上台当了回主持人,因为没有谁比她更了解这座礼堂。
      硬件设施齐全了,软件也要跟上。在孙阳的组织下,皋城村拥有了美丽工作室、“品茗坊”茶艺社、翠竹步行队等8支文化团队。“有了场地,有了团队,百姓的文化需求也有了保障,才可以去真正体验精彩纷呈的文化生活。”孙阳说。
    最关注“美丽乡村”
      村里的“志愿服务”,也是孙阳带来的。
      她一开始是自己闷头做,谁家有喜事,她就去帮忙拍照。后来,孙阳带头成立了一支团员青年志愿者队伍,周末照顾孤寡老人。“我们都当她是自己人,村里大小事,她都是尽心尽力帮忙,让人放心。”村民林伟民说。
      皋城村里的大活动,也出现了志愿者的身影。这19名志愿者,每到清明、冬至扫墓,千桃园开园、学雷锋日,他们随叫随到,毫无怨言。
      去年孙阳当选为省人大代表,每次人大活动,她最关注“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等话题,积极发表基层声音。“就像我们皋城村,我想,应该借由‘皋亭山景区’发展的大趋势,发展区域经济。”她说,目前,村里积极发展农家乐的同时,也想进一步发展衍生产品,比如民宿经济等。同时,村里的茶叶和竹园,也可以与明年动工的龙居寺项目结合起来,做一些“禅茶”的概念,提升产品附加值。
      在孙阳看来,皋城村一直有个“美丽”的梦想,“我希望通过自己微薄的力量,让它梦想成真。”作为大学生“村官”,孙阳说她愿意扎根在这片土地里,“我相信我选择的道路,同样最美。”
    孙钥 钱雅霏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