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琳
本报讯 近日,浙江农信发布《“浙江农信普惠金融工程”三年(2013—2015)行动计划》,将在三年内构建一个“基础金融不出村,综合金融不出镇”的服务体系,打通农村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惠及5000多万城乡百姓。这是记者7月3日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浙江农信普惠金融工程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的。
梅岘是临海涌泉镇一个普通的行政村,以前村里没有银行,村民们取钱都需要跑到镇上。“我们农民都是起早摸黑,遇上个紧要用钱的时候,镇上的银行要么没开门要么已经关门了。”村民郏振华说,今年3月,村里建起了“村级金融便利店”,不仅提供现金存取、汇款转账、口头挂失、水电费代扣等业务,还提供集受理、审批、发放于一体的信贷一条龙服务,“有了金融便利店,村里很多老人都把存折换成银行卡啦。”
近年来,我省金融服务均等化工作取得长足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从服务区域上看,金融资源分布不均衡,重点是县域乡镇及以下金融机构覆盖率较低,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和偏远山区、海岛的基础金融服务还有待改善。针对这些问题,浙江农信积极探索实践支农支小普惠金融服务,截至目前,浙江农信“助农终端”项目覆盖了全省701个行政村,较好解决了偏远农村的金融需求,并在全省各地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基本设立了ATM、POS机等各种类型金融服务点。
据了解,计划到2015年末,浙江农信的农户贷款将惠及农户160万户,贷款额达到3500亿元;投入15亿元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基础建设,实现“丰收村村通”,城乡居民享受服务更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