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小平
本报讯 7月9日上午,省农业厅党组召开专题会议,学习省委常委会关于我省畜牧业转型升级专题会议精神。厅党组书记、厅长史济锡表示,根据省委、省政府要求,浙江农业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就从畜牧业开始。
7月8日,省委书记夏宝龙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专题听取省农业厅关于加快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的情况汇报,深入讨论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讨论稿)》。
根据该讨论稿,我省将力争通过几年努力,建立起生态循环、全产业链融合的现代畜牧产业体系。要坚持生态优先,发展规模化生态循环养殖,加快推进畜牧业产业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加快推进病死动物无害化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坚持全产业链发展,推进定点屠宰,逐步引导城市居民由消费活禽为主向消费杀白禽为主转变。
史济锡表示,围绕畜牧产业发展,省人大常委会作出决定,省政府出台意见,省委常委会专题研究,甚至将之提高到“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题中之义”这样的高度,充分体现了省委、省人大、省政府对我省畜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农业部门在充分肯定过去发展成绩的同时,更要正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认真学习领会省委常委会主要精神,省人大《关于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的决定》,以及即将出台的省政府政策意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把思想认识真正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上来。要在统一思想认识中增强工作的责任感,突出重点抓落实,强化责任促落实,强化队伍能力促落实。
史济锡指出,当前我省畜牧业转型升级,重点要做好“四篇文章”:一要做好生态优先科学布局的文章,本着“生态优先、供给安全、调量提质,助农增收”的总体思路基调,对全省畜牧产业作出总体布局,切实落实 “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二要做好打牢基础科学支撑的文章,夯实、打牢畜禽排泄物资源化综合利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等关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政府资金投入要建立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切实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三要做好完善结构差异发展的文章,要根据当前浙江畜牧业发展情况,有保有压,有进有退,抢占种业等产业制高点,走差异化发展之路,完善结构,提高竞争力,大力发展金华“两头乌”、湖羊、蜜蜂、长毛兔等具有发展优势和浙江特色的畜牧业;四要做好全产业链发展文章,强化龙头带动,在发展规模化、生态化养殖的基础上,加强各环节对接,逐步把全产业链真正做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