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创业

食用菌废渣里“捞”金

开化一合作社成功试制环保炭

  •   “经过近4年的反复研究和试验,食用菌废弃渣再利用项目终于试制成功环保炭,到现在已经销售了1000多吨,按照每吨700至800元来算,去除人工、机器设备等成本,每吨的毛利还有100元的样子。”6月27日,开化新民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余水荣一边有劲地铲着生产原料,一边兴奋地说。
      开化新民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位于华埠镇联丰村。2010年,余水荣到北京看望儿子,无意中看到秸秆煤炭,感觉很神奇。“这种炭主要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模拟天然煤形成过程,将农作物秸秆及各种食用菌渣等切碎或粉碎后,加入专业制剂,进行煤化反应,并通过高能压缩致密固化成型,使其在高温下具备天然煤一样的品质。由于其含硫量远低于煤炭,是一种环保清洁能源,享有“绿煤”美誉。这种环保炭燃烧时间长,北方不少家庭取暖、食堂做饭、烧锅炉都在使用。”
      经过一番调查,当年8月余水荣就耗资20余万元,专门引进了由北京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研发的生物质秸秆煤块技术及生产设备,开发适合开化市场的秸秆煤炭。“回来后,我们就尝试用山上的茅草、麦秆、玉米秆、油菜秆等生产秸秆煤炭,结果一直很不理想。”余水荣回忆,“正当合作社苦恼不堪时,开化县农科所的专家为我们指点迷津,建议我们用食用菌废渣再试试,没想到效果出奇的好。”
      之后,新民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又多次邀请中国农业大学的专家和北京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的专业技术人员来开化,针对该县的实际情况进行多方面改造,最终攻克了一个个生产中的技术难点。
      “为了这块小小的环保‘绿煤’,我们合作社已先后投入了近200万元。”余水荣说,目前对于他们来说,虽然经济效益还未显现,但生态效益却十分明显。“通过食用菌废弃渣再利用技术制成环保炭,然后又投入于食用菌灭菌生产,有效实现了循环应用,改善了开化的生态环境。”“清洁无烟,温度高,比用电省比用煤干净。”在华埠镇大路边村,食用菌大户季云土高兴地说,自己每年要种植30万袋香菇,原来用电炉进行高温灭菌,每炉要耗电1320度左右,花费近1000元,现在改用新民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生产的环保碳,平均每袋香菇就可少支出灭菌费7分,极大的节约了生产成本。而且以前他每年要花6000余元雇三四个人清理食用菌废弃渣,现在全部成了新民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的生产原料,由新民合作社负责回收,既减轻了他的经济负担,也较好地保护了周边的生产生活环境。“目前,我们的产品主要销往常山市场。接下来,我们想在开化试点运行的基础上,重点在食用菌生产环节上推广应用。”余水荣希望,不久的将来,他们生产出来的环保炭能够走入更多的家庭和企业。 胡萍 余维良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