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浙江启动“放心鱼”工程

预计到2017年,渔业生产标准化率达70%

  □本报记者 徐琳
  本报讯 民以食为天,水产品是人们餐桌上不可缺少的美食之一,其质量安全直接关系百姓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6月18日,记者从2013年度全省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会议上了解到,2012年全省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达到99.7%,产品批次合格率98.9%。
  2012年,省海洋与渔业局通过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大整治百日行动、水产品中非法添加孔雀石绿专项整治以及水产苗种生产专项整治等三项工作,使我省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稳步提高,形势总体稳定趋好。据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全省共建成省级水产原良种场6家,规模化繁育基地22家,年生产各类优质种苗2000多亿尾(只、粒),建成省级现代渔业园区48个,改造标准化鱼塘10万多亩。到2012年底,全省已通过认证的“三品”基地面积210.5万亩,渔业标准化生产比重达到46.3%。
  我省初级水产品安全状况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养殖水产品药物残留问题仍然是仅次于水质污染的水产品安全隐患,孔雀石绿、硝基呋喃类等国家明令禁止的药物在养殖水产品中仍时有检出。
  针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现状,今年省海洋与渔业局将实施“放心鱼”工程,在现有1700多个无公害水产品产地、400多个现代渔业园区和160多个农业部健康养殖示范场的基础上,着重做好千个左右规模养殖场的生产管理规范提升工作,逐步将全部养殖场纳入管理系统范围,推行标准化生产。预计到2017年,全省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及可追溯体系基本健全,渔业生产标准化率达70%,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可管可控,确保不发生重大水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