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文摘

中国人均一年读书不到一本

  近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了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4.9%,比2011年上升了1个百分点,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为4.39本,与2011年基本持平。
  从发展历程来看,在1999年,我国国民的图书阅读率曾高达60.4%,此后多年,与大踏步前进的经济发展状况相反,阅读状况总体上呈现出一种倒退趋势,2005年竟跌破50%,仅为48.7%。近两年,虽然国民图书阅读率一直保持着缓慢增长态势,但与十多年前相比,也只能算是低位水平。
  与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国民阅读水平更显落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全世界每年阅读书籍数量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平均每人一年读书64本,欧美国家年人均阅读量约为16本,北欧国家达到24本。而中国13亿人口,扣除教科书,平均每人一年读书1本都不到。
  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在问及受访者不读书的原因时,获选率最高的选项是“工作忙,没时间”(42.8%),其次是“没有读书习惯”(35.8%)。其他选择较多的选项还有:看电视多、不知道读什么、找不到感兴趣的书等。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苏州大学教授朱永新指出,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当前许多国家已经把全民阅读作为重要的国家战略。对此,我国也应该尽快行动起来,采取多种措施,比如成立全民阅读指导委员会、设立国家阅读节、加强各级图书馆建设、开展各类读书活动等,大力推广全民阅读活动,提升国人的阅读水平。
(摘自《中国青年报》 一鸣/文2013年5月20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