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俞圣威
本报讯 科技如何驱动农业现代化?昨天,在湖州举行的浙江省油菜机收获现场会给出了答案。
湖州八里店镇尹家圩粮食功能区内,满地油菜结出了饱满的种子。一声令下,机器轰鸣,8台联合收割机在田间往来穿梭。一垄垄油菜秆被“吞进”收割机的“肚子”,油菜籽源源不断地从卸粮口里“吐”进袋中,被粉碎的秸秆均匀地铺洒在田间。“你看看这菜籽,又清爽,又新鲜。”星光农机股份有限公司的农机手朱森荣指着刚采收的油菜籽告诉记者,“我这机子一个小时能收割六七亩,效率比人工高太多了!”记者发现,收割后的油菜脱壳干净,地里很少有散落的油菜籽。
村民姚国强兴奋地抓起一把油菜籽告诉记者,自己种了1亩多油菜,人工收割别提多麻烦了,累得够呛,还要瞅天气晒干脱粒,要是遇到雨天,油菜籽很容易发芽或者霉烂。“现在有了这个收割机,几十分钟就颗粒归仓,再也不用遭那个罪了!”
据悉,我省油菜机收技术推广呈逐年加快发展态势,机收面积由2005年的初期开始试验示范到去年的23.5万亩,机收率已超过10%;机收范围也从几个县市扩大到58个县市,基本覆盖了油菜主产区;同时,油菜机收设备和农艺方面的研发创新取得突破,既研发出了较为成熟可靠的油菜籽收获机械,也筛选出了“浙油18”、“浙油50”等适合机械化作业的油菜品种。
然而,“油菜种植面积下滑”、“油菜机收推进速度偏慢”、“技术体系不够完善”等现状也被来自湖州、桐乡、常山的代表在典型交流中提及。
浙江是食用油消费大省,稳定和促进油菜生产,对于保障油料供给意义重大。省农业厅副厅长赵兴泉指出,“8810”行动计划将油菜生产机械化列为农机化促进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各油菜主产区要站在战略和国计民生的高度,以油菜种植、收获机械化为重点,进一步提高意识,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推进油菜生产机械化步伐,全面提升粮油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促进我省农业机械化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赵兴泉强调,要强化政策扶持,充分发挥财政在推广农机化新技术中的“四两拨千斤”作用,对油菜种植、收获等关键环节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予以倾斜;要加快培育和发展家庭农场、农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服务组织,加大农机社会化服务;要注重农机跟农艺结合,提高油菜品种对机械化作业的适应性,加强油菜种植、收获机械整机性能和适应性的研究,进一步提高播种的精度和均匀度,降低收获的损失率和含杂率;强化宣传示范,提高引导带动力,以典型促示范、带发展,形成以户促村、以村促镇、以镇促县的区域性整体推进格局,加快提高油菜连片种植区域的种植、收获机械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