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和农业打交道,但却无法用传统意义上的年产值来描述她的成功。她就是“90后”女孩严玲丽,台州椒江区洪家街道加好果蔬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
从“门外汉”到“门门清”
2008年,对于椒江区洪家街道灵香店村的小姑娘严玲丽来说,是沉重的一年。这一年,她的父亲因重病去世,她只好放弃学业,挑起了家里的重担。
“我父亲之前是开农资零售店的,我回家就接过了他的担子。”当时19岁的严玲丽完全没有农业的概念,不知道种1亩西红柿要多少成本,也不知道怎么算亩产值,更不知道种果蔬都要注意些什么。“虽然我也学过一些,但书本上都是理论知识,因为没有经验,我完全没办法把它们和现实联系起来。”尽管是初出茅庐的小丫头,但是严玲丽却非常清楚自己的劣势和优势,“我知道哪些农药不能混用,我能从熟悉的厂家直接采购化肥等农资,为农户节约成本,为他们提供优质的生产资料,这些都是我的优势。”
刚开始的一两年,严玲丽基本就在巩固进货渠道、不断学习农业知识中度过,并逐渐找准自己的定位。同时,通过参加各种培训班,以及和同行之间的交流,让她更喜欢这个行业。
如今的严玲丽可以清楚地算出:种1亩西红柿的成本要多少?市场价值有多少?可以销往哪里?不再是当年那个什么都不懂的“门外汉”。
把“开心农场”搬进现实
严玲丽一直想要有一块自己的地,可以种自己想种的蔬菜,以自己的优势减少农药使用次数,提高农产品品质。但是因为资金、精力等各方面原因,目前这个愿望还只能是梦想。
“合作社社员年龄偏大,40岁出头的都算年轻的,对于新的政策、新的项目接受度不高,如果我自己有地,自己种出了成果,才能带动他们按我的方式种植。”一条道走不通,严玲丽又换了一个想法。“我可以办‘开心农场’,让市民来认养农户手里闲置的土地,这样既可以让市民吃到放心菜,还可以帮农户创收。”通过长时间和农户打交道,严玲丽发现,为了方便运输减少损耗,农民在采摘时往往选择成熟度不是很高且品质不是最优的果蔬。
可不可以让市民到农田里认购土地,自己种植无污染果蔬,然后由合作社帮忙配送?“选择好所需要种植的品种和数量,选择地块为你自己的‘农场’命名,自己亲手播种,后期有空的话过来维护,或叫合作社人员帮忙打理,成熟后自己采摘或者由合作社帮忙配送。”
想好了经营模式,严玲丽又查找了很多资料,借鉴了其他地方开办“开心农场”的经验,并最终在椒江团区委的鼓励帮助下,于去年下半年把这个想法付诸现实。
创业初期接了两笔单子
去年10月份,严玲丽接到第一笔单子,椒江区电力公司团委的年轻人认购了50平方米的土地,种植青菜、蒿菜、菜花、卷心菜等蔬菜。“团体的认购期为一年,每平方米36元,一共1800元。这笔钱直接交给了接单的社员,然后,这块地就租给他们了,蔬菜种子、肥料等农资全部由我们合作社提供,播种的当天,农户教他们翻土、种植、施肥,之后,他们可以自己定期来除草、打理,农户也会帮忙维护。”严玲丽说,因为种植的面积小,打农药的时间间隔长、量少,种出来的蔬菜更有品质保障。
在果蔬生长期间,每周三,严玲丽都会把农场的情况发到“台州加好开心农场”的QQ空间上,让客户们能够看到自己种植的果蔬长势,定期前来打理。
目前,这50平方米的土地已经多次采收,第一拨采收的小青菜、油菜、芹菜、卷心菜、菜花,让每个人都感受到了丰收的喜悦。现在第二拨的土豆已经长得很棒了,接下来还计划种植玉米和甜瓜。
严玲丽接的另一笔单子来自椒江区少先队队长学校。“不同的消费群体要用不同的服务模式,针对校园团体活动,我采用以教学基地的方式去做,自己当讲解员,结合课本的教学内容,给小朋友讲解蔬菜的生长过程、农产品的地域特色等,让小朋友在田地里体验到不一样的乐趣。”
要把订单式服务推广到社区
“开心农场”的创办,可直接带动其他农产品的销售,让农户可以在田间地头就把农产品卖出去。“比如说椒江区少先队队长学校的孩子们来体验农活,按人次收费,这笔费用不仅包括了当天活动和农资的所有支出,还包括了回家时每个人都带的一袋新鲜的菜花和青菜的费用。”这对于农户来说,也是一件好事,激发了他们做“开心农场”的信心。
“其他地方的‘开心农场’大多以娱乐性为主,基础设施投入大,人流量少了就会入不敷出。我的‘开心农场’以带动周边产业为主,用的也是农户的闲置土地,利大于弊。”严玲丽说。
不过,目前的“开心农场”和严玲丽的设想还有很大的差距。
“因为是单位团体客户,能凑齐人来的次数不多,这样就没有办法很好地带动周边的农产品就地销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严玲丽准备重新寻找消费群体,现在她已将目光瞄准了社区。“单身青年自己做菜的较少,所以种菜的积极性不高,但有孩子的家庭不一样,他们更关心怎么吃才更健康,也更符合我们的消费理念。”严玲丽准备忙过这段时间,就主动去跑跑周边的各个小区,将客户群定位为一家三口或者几个家庭的组合,把订单式服务推广到社区。
统一配送农资,形成良性循环
通过让社员创收,她自己的收入也在逐渐增加。“合作社社员的农资都是由我配送的,随着‘开心农场’上规模,社员的生意越做越大,我的利润空间也会增大,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除了办“开心农场”,严玲丽还参加了椒江区气象局组织的培训班,学习气象知识,成为当地的“土气象员”。每当有大风、暴雨、雷电、台风等灾害天气来临,她都会提前通知社员,让农户做好防灾准备。“不仅是天气状况,我还会关注政府信息、惠农政策等,一有新消息,就及时告知社员。”严玲丽说,这样可以帮社员更好地避免风险,拓展销路。
虽然现在还处于创业初期,也遇到过不少挫折,但严玲丽依然非常乐观:“有想法要敢于尝试,但前提是做好心理准备,因为设想和现实还是有差距的。遇到困难,要思考并努力去克服,这样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卢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