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三单乡的楼美花两年前购置了十几台电车,雇用了几个同村妇女办起了来料加工点。去年,她共发放代加工工资70余万元,让50多名农村妇女在家门口就业,年人均收入1万多元。今年初,她与东阳、义乌多家服装和外贸企业达成了多项代加工协议,由于增加设备和垫付工资急需资金,东阳农信联社三单信用社客户经理得知后,及时给她授信50万元,帮她解了燃眉之急。“有了农信社的资金支持,今年我想带领大家挣到100万元加工费。”楼美花满怀信心地说。
东阳市来料代加工是东阳农信联社培育扶持起来的新产业,现已初具规模,去年从业人员达4万多,年加工费收入3.68亿元。
据了解,东阳农信联社关注来料加工产业始于2008年。当时,受义乌市场辐射,东阳有几个山区乡镇在几分几厘的加工费中找到商机,有意扩大规模,但是受到资金制约。东阳农信联社在“支农调查”中发现,这是一项社会效益显著,具有深度开发价值的支农工作,不仅可以帮助妇、老、弱、残闲散劳力通过加工获得工资收入,而且可以逐步培育成为辅助产业,帮助农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2008年,东阳市政府正式把来料代加工作为山区发展项目,实现财政贴息,并指定农信联社作为贷款机构。今年1月,经过修订的《东阳市山区发展项目财政贴息贷款指南》,继续指定农信联社作为贷款机构,并进一步加大了对来料代加工的支持力度,山区加工户贴息贷款额度10万-50万元,贴息50%;来料加工经纪人按实际支付的利息,山区贴息60%,平原贴息40%。今年第一季度已向代加工行业发放贷款1200万元。现在东阳市来料加工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用工吸附能力不断提高,形成了佐村围巾、横店腰带、北江圣诞礼品,黄田畈中国结,千祥皮包等多个特色区域,有840多名加工户经过几年的积累,成长为代加工经纪人、农村致富带头人。去年获得“省十佳经纪人”的南市街道厉志洪,最多一年发放的加工费达2000多万元。 王晓 金晓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