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创业

张宝余:让小泥鳅“钻”出大市场

  在浦江县浦南街道宋溪村,有个省级现代渔业园区——馨香苑生态农场泥鳅养殖基地。负责人张宝余说,至今他已投入1000多万元,去年养了225亩泥鳅,赚了200多万元,经济效益要比以前养殖“四大家鱼”好几倍。现在,农场主要繁殖培育泥鳅,附带养殖黄颡鱼、鲫鱼、青虾和“四大家鱼”等。
  今年40岁的张宝余是浦南街道横塘村人。1998年,承包园林工程赚了“第一桶金”的张宝余,回村承包了25亩池塘,开始养鱼。由于集约化精养需大量投饵、频繁用药,水域生态环境恶化,致使常规家鱼养殖风险加大。
  2009年,张宝余了解到,泥鳅肉质清淡细嫩,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此外,泥鳅在医疗上还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能治疗多种疾病,如对丹毒、面疔、指头疔、腮腺炎、痔疮下坠和肝炎等,均有一定疗效。从养殖角度来看,泥鳅病害少,繁殖简单,运输方便,而且泥鳅能用肠呼吸,耐低氧,食性杂,几乎什么动植物食料都能吃,饲料来源广,养殖技术难度不大。
  而张宝余近年来养殖的大众化水产品,市场价格长期处于低位,再加上鱼种、饲料等价格上涨,养殖效益低下。为改变这种养殖窘境,张宝余赴江苏连云港等地考察泥鳅养殖,发现泥鳅是一个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市场前景好的养殖品种。随后,张宝余在浦南街道宋溪村承包了10多个池塘,从泥鳅生长环境入手,摸索适合泥鳅繁殖、生长的条件。通过几个月的摸索,张宝余掌握了泥鳅养殖及病害防治等技术,还探索出催长、增产新技术,收益颇丰。
  几年下来,他的泥鳅养殖基地越来越大,多的时候泥鳅达3亿尾。
  看到张宝余养殖泥鳅赚了钱,当地不少农户也跟着他养,目前已有10多户,养殖面积约300多亩。为此,这几年,张宝余每年都要销售4亿尾泥鳅,但基本都销在省内。他说,现在养殖泥鳅不愁销路,且泥鳅还有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在我国南北各地,泥鳅作为滋补佳品早已摆上家庭、酒店的餐桌,在日本、韩国也很畅销。
  张宝余说,明年他将继续扩大规模,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为农户养殖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同时争取将泥鳅卖到国外去,带领大家共同致富。
倪燕英 徐海山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