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产业

鲜笋涨价,临安竹笋加工企业很“淡定”

  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鲜笋收购价格有了较为明显的上涨。去年4月雷笋收购均价约为1.88元/公斤,今年为2.70元/公斤;高节笋去年收购均价约为2元/公斤,今年为3元/公斤。这是笔者日前从位于临安的杭州西马克食品有限公司了解到的数据。虽然成本涨了,但产量销量也在涨,竹笋加工企业都还比较“淡定”。“去年每天生产12吨的成品要从早上7点一直忙到晚上9点以后,今年我们一天可以完成25吨的成品,早上7点上班,下午三五点钟就可以结束了。”西马克公司负责人俞传梅告诉笔者。
  去年该公司收购了350多万公斤鲜笋,今年俞传梅预计可以超过500万公斤。不过今年鲜笋收购价格和人工工资比往年涨了不少,企业实际利润并不会同比例增长。
  据介绍,现在西马克每天消耗的鲜笋量为6万公斤,只启动了一条生产线。“现在市场上的鲜笋还‘喂’不饱我们呢,如果有足够的量,我们还可以同时启用两条生产线,那样每天至少可以消耗10万公斤鲜笋。”
  生产一个笋罐头总共要经过分级、切丝、漂洗、脱水、灌装、加料、封口、清洗、杀菌消毒等大大小小十几道工序,而新生产线自动化程度很高,很多道工序都可以由机器操作完成。“原来那套封罐机每分钟只能封80罐,今年使用新的封罐机后,每分钟能封180—200罐,从这一点就能明显看出效率提高了。”俞传梅指着一台高速运转的封罐机告诉笔者。
  西马克罐头笋这几年在市场上销路不错,公司的笋制品基本上是按订单生产,除了江浙沪等喜欢吃笋的地区,连哈尔滨、乌鲁木齐,以及香港、广西、云南,销量也很不错。
  临安市还有一家与竹农关系非常密切的竹笋加工企业——浙江菜篮子食品有限公司。该公司每天的鲜笋收购量非常大,多的时候一天的收购量就可达二三十万公斤。
  在菜篮子鲜笋销售中心,笔者看到,占地3000多平方米的场地上,收购来的鲜笋被经过简单的挑选、分级、修整后,整整齐齐装入印着“菜篮子天目鲜笋”字样的包装袋内,然后统一被装车运走。
  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程金跃说,鲜笋销售虽然利润空间不大,但可以消耗本地大量鲜笋,同时还能将菜篮子的品牌打出去。
  精加工笋制品是该公司的“拳头”产品,如“菜篮子天目笋尖”因其品质优良,近年来的销售额也非常可观。“这几年,我们的天目笋尖确实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北方以及中部地区的销售市场也都已经打开。”程金跃说。
王蓓蓓 方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