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生 杨怡
沼气以及太阳能一直是农村可再生能源中的主力军。诸暨市历来就是沼气利用大市,近年来,在清洁能源的创新上取得了不错的成效。近日,记者来到诸暨,看看当地在沼气利用上有何“妙计”。
用太阳能给沼气池升温,全年供气不间断
暨阳街道安家湖村是诸暨市农村清洁能源示范村,傍晚5点半,村民俞国民点燃沼气灶,开始准备晚饭,不到6点,一桌香喷喷的菜肴就烧好了。“我们这里的沼气全年供应,火力猛,价格便宜”。
冬季沼气产气量低,如何做到全年不断供?带着疑问,记者一行来到了供气站。站内庞大的沼气罐下方的太阳能集热板引起了记者的好奇,当地能源办技术人员翁佳丽解释,厌氧发酵产沼气的适宜温度一般是在20℃以上,因此冬季沼气产气量低,供气不足。“太阳能增温设备是通过真空管集热器,把吸收的太阳能转变成热能,将水加热,再通过管道在沼气池内循环,从而使沼气池升温,提高沼气产量” 。
安家湖村的沼气在夏季基本是供农户无偿使用的,而冬季由于考虑到太阳能增温设备的运作成本,就会收取少量费用。以俞国民家生活用气需求为例,若使用液化石油气,一年至少需5瓶,花费约600元,而用上沼气,只需支付240元。
安家湖村这种以自然村为建设主体,充分将沼气工程与太阳能工程相结合的方法,真正实现了户户通沼气,全年不间断。
沼气发电,沼液肥田,一年省下50万元
2007年,浙江金泉畈生态农牧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国平拿下了赵家镇泉畈村一处山湾里近600亩的土地,打算发展养猪业,在建养猪场时,他就已经考虑到了资源循环利用这一块,投资了300多万元,建起了一个950立方米的沼气池和一个200立方米的污水处理池,并配备80千瓦的纯沼气发电机组。
高国平有自己的理解:“猪的排泄物容易污染环境,若养殖场环境不搞好,那养殖场就没有生命力,迟早会被淘汰。我要把猪粪、猪尿都利用起来。”他的目的,是要利用沼气工程,按照“猪—沼—作物”一体化模式,建成一个生态农场。
在“金泉畈”农牧园区,记者注意到,养猪场周边种了不少植物,一眼望去红红绿绿,高国平告诉记者:“山坡上种有100亩中药材、110亩苗木和60亩香榧苗,平地上种了20亩牧草,地势低的那边还有60亩田藕和养鱼的洼田。”原来,猪场粪便污水经处理后,产生的沼液利用管道、槽罐车等方式输送到种植基地和60亩稳定塘,用作肥料;产生的沼气除生活用能外,其余用来发电,供饲料加工,夏季湿帘降温和冬季小猪保温使用。不仅如此,沼液池里还通出来几条管子,一直蜿蜒着通往山下的大片田间,这些管子连接着隔壁宣店村的380亩红心猕猴桃,成为了它们的“营养线”。
高国平说,采用这种种养结合的养殖发展模式,整个产业链在化肥、用电和饲料三项花费上,一年就能节省50万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