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姚力丹
本报讯 自3月底上海和安徽两地最早发现H7N9禽流感患者以来,“禽流感”成了当下的热点话题。据悉,截至4月9日16时,我省共确诊5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2例患者医治无效死亡,2例患者正在全力救治中,另1例患者经抢救病情大大好转,已能“喝”米汤。目前所有病例密切接触者均已采取医学观察措施,未发现异常情况。
据了解,过去没有人类感染H7N9病毒的报告。目前尚未证实此类病毒是否具有人传染人的特性。
4月7日,农业部印发《动物H7N9禽流感紧急监测方案》,指导各地全面开展家禽疫情排查和病毒监测,摸清病毒污染底数。国家首席兽医师于康震在农业部新闻通气会上表示,H7N9禽流感对家禽呈低致病力,在活禽市场检出率最高,在养禽场尚未检出。
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指出,保证饮食安全,首先要不食用感染病毒的动物,不食用生肉,烹饪食物时做到生熟分离,确保入口的肉、蛋类得到充分加热。禽流感病毒普遍对热敏感,65℃加热30分钟或煮沸(100℃)2分钟以上就可以杀灭病毒。只要科学预防,禽流感完全可以防控,不必过于恐慌。
同时,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特别提醒,如果出现感冒类症状,如头痛、发烧、全身乏力、胃口差、喉咙痛、肌肉酸痛等,一定要及时去县级以上的发热门诊就诊,尤其是接触过禽鸟类的病人,更要及时就医,争取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