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春耕备耕特刊

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提高粮食生产水平

武义大力实施水稻产业提升工程

  武义是我省商品粮基地县,也是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
  长期以来,武义县粮食生产以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为主,水稻生产中育秧、插秧、收割、翻晒等环节机械化程度较低,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粮食生产能力的提高,成为武义粮食产业化发展的“瓶颈”。近年来,武义以水稻产业提升项目建设为契机,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为重点,大力兴建集中育秧中心和烘干中心,开展新技术推广应用,创新、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走出了一条产业提升,服务创新,粮食产业化发展的现代农业之路。
  2011和2012年度武义县水稻产业提升项目总投资902.28万元。主要用于改善粮食生产功能区基础设施建设面积5366.5亩,新建(修复)排、灌水渠 1.7611万米、机耕路1.9861万米;新建成育秧中心2个,烘干中心7个,包括新建智能温室及辅助设施391平方米,购置催芽机4台、秧盘10万只,铺设水泥板田塍2340米,安装喷灌设施80亩,开挖蓄水池1700立方米等;实施新技术推广应用面积8.59万亩,培训农民1000余人次。
  到2012年末,武义县按区域布局先后在王宅镇、桃溪镇、履坦镇、泉溪镇和桐琴镇建成了5个集中育秧中心,服务面积覆盖全县18个乡镇,全年饱和育供秧能力达10万亩以上,基本实现可机插田块全覆盖;同时先后在上述五镇建成了14个稻谷烘干中心,提供烘干服务。通过开展集中育秧、机械插秧、病虫害统防统治、机械收割、稻谷烘干一条龙服务,基本实现了粮食生产的全程机械化。
本版稿件由浙江省种植业管理局提供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