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农业信息化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缩小城乡数字鸿沟,统筹城乡发展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撑;改造传统农业,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更离不开信息技术应用。为此,“8810行动”提出,实施手段信息化行动,以智慧农业建设工程为载体,加快自动化控制设施和智能化技术装备应用步伐,提高农业经营管理各环节信息化水平。农业生产融入物联网络不再是梦。
实施手段信息化行动,必须加快信息平台建设。要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强化农业资源管理、生态环境、灾害防御等监测预警;要完善电子政务网络和门户网站,加强相关领域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推进农业行业监管、政务办公信息化;要探索建立省、市、县三级农业数据中心,实现数据衔接、资源共享和高效使用。
实施手段信息化行动,必须加快信息技术应用。要积极运用现代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及卫星定位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管理的精准化和自动化水平;要推广以物联网技术为先导的设施装备,推进农业重大动植物疫病监测预警数字化管理,推行农情监测、生产监控、远程诊断以及精准施肥、灌溉、喂料等信息化,实现生产过程的有效控制;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鼓励开设商务网站和电商直销店,建设与完善农产品物流体系,逐步打造集展示、交易和结算于一体的浙江农产品网络商城,减少农产品销售中转环节。
实施手段信息化行动,必须加快信息传递服务。要着力完善信息服务体系,健全乡村信息服务站点,培养信息员队伍;着力拓展信息收集、发布渠道,办好官方微博和信息刊物,探索信息服务新模式、新机制;要加强农情信息和行业统计工作,增强农产品价格预警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加工,及时准确提供生产、市场、价格等真实信息,有效服务生产经营和决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