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消费

网购消费纠纷维权不易

  •   到淘宝上去拍件衣服,到携程去订张机票,到卓越去买本书……近年来,网上购物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使用。在网购快速增长的背后,是消费者维权案件的攀升。
    网购维权真不易
      市民蔡小姐反映:我在某网上商城一家店铺网购了一套水晶灯,含2组吊灯,6个壁灯,共9000元。快递送货时,出于对商城和卖家的信任,我粗略检查了下,看包装完整便签字收件,并在网上进行了确认收货的操作。
      可电工上门拆箱安装灯具时,却发现1组吊灯缺零件,另1组吊灯型号发错,6个壁灯根本没有踪影。我与卖家沟通,对方一开始承诺会“查件”,确认是否发货环节出了问题;几天后,又说问题出在快递,一部分货物快递公司还没递送……前后折腾了两周多,卖家的每个说法都没有下文。最后,卖家客服手机关机,“旺旺”干脆处于离线状态。无奈,我只能求助于商城管理方,但对方称,这种情况只能我自己与卖家沟通解决。我未尽验货责任,确实存在过失;但商家的行为,难道商城管理方不该管一管么?
      市民张先生在网上商城买了一段浇花用的水管,使用几次后,水管便多处起泡、漏水。由于交易已结束,卖家不买账,张先生只能投诉至商城客服。客服先是要他提供“有效凭证”,他上传漏水照片后,客服又要求他出具质监部门报告。他自嘲:“以后网上买东西,质监部门得有熟人,要不维权真难!”
    商城究竟“向”着谁
      前几年,消费者在商场购物发生消费纠纷时,常求助于商场管理方。对于消费者的投诉,一些商场管理方常敷衍了事,甚至反“护”店家的“短”,要求消费者提供各种难以出具的证明。究其原因,不外乎管理方与店家多少存在利益关系,拉不下脸面。
      而今,这样的现象蔓延到了网上。近年来,网站提供品牌销售平台、商家入驻这样“B2C”的网上商城越来越多,在这些商城购物,一旦发生纠纷,除了找卖家理论,也可以要求商城的维权客服介入处理。但诸多买家发现,网上商城在处理纠纷时,其实心里“向”着卖家。
      笔者致电蔡小姐购物所选的网上商城,对方这样解释:处理消费纠纷,商城遵循一些规则。如要求消费者先验货再签收,如消费者未尽验货责任,发生问题自行协商解决;消费者认为商品质量存在问题,应提供相应证明等等。商城认为,这些规则,不偏向消费者,也不偏袒卖家。消费者可能从自己的利益角度出发,存在“误解”。
      是“误解”吗?张先生对此并不认同:“规则看起来合理,但实际上,质量问题举证、先验货再签收,这些说起来容易的事做起来谈何容易!”
      当消费者去实体商城购买商品遇到问题无法解决时,尚可向消保委、工商等部门寻求帮助,但对于网上购物,一旦发生纠纷,消费者主要还是通过向网上商城进行投诉,寻求保护。如果这一主渠道“帮”不了消费者,那么,消费者的问题就很难得到切实解决。
    毛锦伟
    链接
    网购五大陷阱
      ■网络欺诈。少数不法商家在一些不正规网站上发布虚假商品信息,诱使消费者上当受骗。他们往往要求消费者先行通过银行或邮寄付款,得手后就消声匿迹,使消费者蒙受损失。
      ■商品宣传名不符实。一些网店利用网络的虚拟性和间接性,在商品宣传广告、说明书上对商品的性能、效果等夸大其辞,消费者收到所购的商品往往与网上的宣传存在较大差别。
      ■要求先付款再发货。一些商家要求消费者先付款,再发货,就会出现消费者付了款而收不到货的风险。
      ■无发票及“三包”凭证。一些商家不提供发票,对国家强制三包的商品不提供“三包”凭证,使得消费者应享受的退货、换货、维修服务的权益得不到保证。
      ■设置物流霸王条款。物流越来越成为网购纠纷中突出的问题,快递变慢,甚至快递过程中造成商品丢失、损坏,但消费者难以得到合理赔偿。具体表现为,商家和快递公司互相推诿责任;快递公司规定不按商品的价值,只按运输费用的几倍赔偿;快递公司自行规定消费者签字后再验收,验收发现商品缺失或损坏,又以其已签字为由拒不承担赔偿责任;快递公司在自己制定的格式合同中,限制消费者的索赔时效等。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