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杭州萧山区前进街道临江村的种粮大户杨金松有些着急。原来,按照往年的情况,大豆播种在2月20日前后就该全部完成,而今年因天气的原因一直拖到了3月初才开始播种。
杨金松向笔者透露,去年他一共种植了500亩鲜食大豆,而今年,他打算把面积缩小到350亩左右。“鲜食大豆的主要生产环节,像播种、采收等完全依靠人工操作。人工少,用工量大,而且采摘成本还在一年年地上升,这样一来,当然得把大豆种植面积给缩小。”杨金松说。
笔者了解到,人工采摘成本要根据大豆的不同品种、不同时节,按照采摘数量来计算。像去年,采摘一公斤“毛豆3号”大豆,要付人工费0.90元,比2011年高了0.2元/公斤。在大豆集中上市的时节,人工费还要高些。一个采摘工平均一天可摘150多公斤的大豆,也就是150元左右人工费。今年,杨金松预计大豆采摘人工费还要再涨一截。
除了人工费较高之外,据杨金松回忆,去年大豆集中上市的时候,他每天凌晨两三点就要起床,然后赶到地里去采摘大豆。这一摘就要摘到下午3点。这还不算完,大豆要马上送到加工厂去,不然时间一长,大豆不新鲜了,其品质就会变差,营养成分也会慢慢流失。“去年最多的一天要摘4万公斤大豆呢。”杨金松告诉笔者。就因为采摘如此高强度,采摘工不愿意接这活干,很多时候种植户招不到工,束手无策。
人工成本过高,使得萧山区规模种植鲜食大豆的农户望而却步。据该区农技推广中心对15户规模种豆农户调查,2013年计划种植鲜食大豆 2591亩,比2012年减少2044亩、减44.1%。此外,由于去年鲜食大豆价格波动较大,种植效益明显下降,部分规模种豆农户出现亏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农户的积极性。
据悉,大豆是萧山区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粮食作物。但其采收、播种等主要生产环节完全依靠人工,因此,生产成本大幅上升,已成为阻碍该区鲜食大豆产业发展的瓶颈。
萧山区首席粮油专家夏国绵表示,像播种、鲜荚采收、鲜豆剥粒等大豆生产的关键机械国内研究较少,即便有,也要萧山本地适用,所以推广应用起来很有难度。不过,区农业局已经派专业人员去江苏进行了实地考察,希望在今年能够引进并推广相关大豆生产机械设备。
史健岚 张艾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