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走进开化县苏庄镇横中村的余金标山茶油加工厂,只见一壶壶存放着山茶油的油壶上,写着每个榨油农户的姓名、榨油时间等标识。“这是我们的‘诚信标签’。”加工厂老板余金标说,这些山茶油都是农户放在加工厂里代销的,为了保证质量,便于查询,大家都自觉在油壶上注上了自己的标志,“要有假,一查就能够查清楚。”
油茶是苏庄镇的主导产业之一,全镇现有油茶面积6.5万亩,被外界誉为“浙西油茶之乡”。近年来,随着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以及油茶低产抚育改造力度的加大,苏庄山茶油的品质不断提升,名声也越来越响。与此同时,市场上以次充好、假冒“苏庄山茶油”的现象也多了起来。
“李鬼”不仅伤害了“苏庄山茶油”的信誉,甚至有可能打掉这个“金招牌”。在开化县供销社、工商局等单位联合举行的山茶油宣传推介会上,大家纷纷为开化山茶油销售支招。于是,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在自产自销的山茶油里,贴上标注着产地、农户姓名、榨油时间的标签,以诚信换信誉。
开化永宗山茶油专业合作社是该县苏庄镇里山茶油的采购、销售大户,合作社负责人程永忠拿出镇里制作的苏庄镇山茶油产量调查表说,“别小看这张表,农户的山茶油食用量、代销量,还有销往何处,这里都一目了然。”农户卖出去的山茶油和产出这里都有对比,能够实现从原料、毛油到销售等环节的可追溯性。
从源头上保证产品质量,确保了“苏庄山茶油”的品质。衢州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中心随机抽检苏庄镇的山茶油加工点,检测结果显示,苏庄山茶油的品质符合质量标准,未发现有掺杂、掺假以及用其它油冒充等问题。“山茶油从原材料到加工成产品全过程清晰明了,这样的油用起来放心。”60多岁的永康客商俞振康专程从永康赶到苏庄镇,收购了1000多公斤的山茶油,带回去送给亲戚、朋友。 蔡云峰 徐祝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