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番茄产业的迅速发展,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番茄酱出口国,在世界番茄加工领域地位日益重要。
对外出口占主导
据介绍,目前全球三大番茄制品加工产区,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地区、地中海地区和中国的新疆、内蒙古地区。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近年来世界番茄产品贸易规模呈不断扩大趋势,特别是新鲜番茄和番茄酱贸易量增速迅猛。
2011年我国番茄酱出口量达到112.8万吨,占世界番茄酱贸易总量的39%,位居全球之首,在世界番茄酱生产、加工和贸易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发展模式待创新
目前国内番茄种植模式比较落后,土地集约化程度低,农业机械化使用较少。新疆、内蒙古、甘肃、宁夏是我国加工番茄最主要的种植区域,但种植方式仍以小农分散种植为主,机械化程度较低。
既要保持我国番茄制品生产、出口增加,形成生产企业由无序竞争向有序竞争转变,同时还得实现生产档次由单纯初加工向产业链条延伸,产品品种由单一番茄酱制品向多品种发展,销售格局由单一出口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并重的格局转变,这是我国番茄制品行业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因此,行业发展模式亟待创新。
新兴市场在中国
最新数据显示,近10年来,世界加工番茄制品的消费量以年均3%左右的速度递增。经济发达国家以番茄制品消费为主。而在我国市场,一贯以鲜食番茄消费为主,我国加工番茄制品消费量仍偏低,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我国加工番茄制品消费量自2007年以来年均增速为17.6%,其中番茄沙司、番茄酱及番茄调味酱作为主要消费产品,占到消费总量的95%以上。据中粮屯河总经理覃业龙介绍,参考最近几年增长情况,未来5年按照年均增速15%测算,至2017年我国番茄制品消费量将接近44万吨,市场销售额达43亿元,番茄加工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我国已经先后引进150多条番茄加工生产线,近年来国产设备发展也较快,番茄产业装备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随着番茄加工工艺、质量控制、新产品开发、市场开拓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进和提升,番茄酱生产量增大,品质提高,出口价格上升,包装、设备、科研等配套服务已经形成,番茄产业链日臻完善。国内番茄加工企业已逐渐通过番茄规模化种植,改变经营模式,加强原料管理,使番茄培育、加工和贸易走上市场化经营道路。
阿克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