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9年开始,国内中药材价格就开始上涨,中药材对外贸易量开始下降。
2011年,我国中药材出口数量20万吨,同比下降11.8%,中药材出口平均价格涨幅在33.6%。2012年前三季度,我国中药材及饮片出口同比价格都出现了一定的回落,平均涨幅回落到15.70%。
不过,田七和人参出口价格依然继续保持上扬。
田七的种植生长期一般为三年,2010年云南主产地大旱对田七的产量影响持续至今,而国内基本医药目录中的含有止血、散瘀功效的多种产品中都含有田七成分,用量也相当大。所以我国田七出口价格近两年一直持续保持上扬,而2012年前三季度国外的需求量也达到了 1679吨,同比增长89.96%。
去年前三季度,我国人参出口价格达到52860美元/吨,同比增长61.37%,出口量为1619吨,同比增长23.09%。我国人参出口价格持续上升的原因为:一是产品升级——将人参粗品加工为提取物,或开始经营有机产品,在产品附加值增加后,不仅市场需求更趋旺盛,价格上涨后也能为客户所接受。二是国内人参品牌的认知度有所提高——以前人参主产地吉林省注册的人参品牌有30多个,但是每个品牌的产品产量都不多,市场覆盖面较窄,尚没有形成一个全国性的大品牌。2012年1月15日首家“长白山人参”品牌产品专卖店试营业,并实现了开门红。三是以内促外——从源头上拉高人参价格的政策初见成效。过去我国规定人参只能用于药品而不能用于食品,该政策限制了我国人参保健食品的开发。从去年3月1日起,吉林省实行了《人参管理新办法》,人参可直接作为食品饮料的原料加入到各种食品中,这为我国人参类保健食品的开发将打开一条广阔的新路。
2011年,商务部委托医保商会建立“中药材重点品种的市场运行信息监测、预警体系”,及时传递中药材产销信息及价格走势预测,既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依据,也可以有效整合涉及药材种植、加工、运输、贸易、制剂等各环节,通过标准化管理与市场监控,提高行业整体健康发展水平。
靳 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