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鄞州姜山镇创新农作制度

亩均增收380余元

  去年,宁波市鄞州区姜山镇种粮户卢方兴在100亩稻田实施小麦——超级杂交稻水旱轮作制,两季总亩产1066公斤,比常规早晚稻栽培每亩增产159公斤,扣除成本,每亩净收入增加300元以上。
  小麦——超级杂交稻水旱轮作是姜山实施“农作制度创新整镇推进”项目的一个模式。从2012起,全省有18个镇乡实施该项目,为期三年,姜山镇是其中之一。“创新农作制度,其目的在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省农技推广基金会有关人士如是说。
  传统的耕作制度以粮粮、粮油搭配为主。但受农资价格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影响,原有耕作制度模式,其比较效益不断降低。姜山镇利用不同物种生长发育时间和营养特性,综合布局相关配套技术,形成种养结合,粮经结合,水生作物与水产套养、轮养等复合农业生态系统。
  该镇还通过政策扶持激励,鼓励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市场流通营销主体开展试验示范,开发新模式。目前,蔺草茬晚稻废草覆盖生态直播、茭白莲藕田套养泥鳅甲鱼、稻鸭共育和鸡稻轮作、大棚草莓—早稻等六大创新种养模式初见成效。蔺草茬晚稻废草覆盖生态直播实施面积6850亩,利用废弃下脚草还田,晚稻平均亩产500公斤以上,每亩增收240元左右。农户缪西木在茭白和莲藕田套养泥鳅、甲鱼,亩均净收入比单种茭白增加1600多元。
  一年耕耘,姜山交出了成绩单:3.1万亩土地实现农业产值9455.8万元,增加收益1197.2万元。与传统耕作方式相比,亩均增收380余元。
孙吉晶 朱军备 康庄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