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本报记者与村干部、种粮大户、大学生“村官”聊家常

听听他们的新年心愿

  □本报记者 姚力丹
伴着新年的钟声和吉祥的瑞雪,我们一起步入了崭新的2013年。回顾2012,有什么感言和收获?展望2013,有什么心愿和期盼?近日,记者和我省的一些村支书、种粮大户、大学生“村官”聊起了家常,听听他们的新年新愿望。
希望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元旦晚上,虽然天气有点阴冷,但临安太湖源镇光辉村却显得格外热闹,由村民自发组织的元旦迎新晚会在露天广场火热上演,优美的越剧、动感的排舞、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荷花灯舞……丰富多彩的表演吸引了全村老少前来观看。
  “每年元旦我们都要组织各式各样的文艺表演迎接新年的到来,现在村里已经有十几支村民组成的戏曲队、排舞队、腰鼓队、荷花灯队等,基本上天天晚上都有演出,大家自娱自乐,乐在其中。”光辉村党委书记王大明说。
  光辉村虽然面积不大,但荣誉倒不少,省级文化示范村、省千镇万村种文化先进村等称号集于—身。王大明告诉记者,为了美化村环境,让村民生活得更舒适,这两年,村里对主干道沿线建筑及景观进行了大手笔改造,拆除破旧房,建造大型文化广场、游憩点,村容村貌大为改观。
  同时,光辉村还是个农业特色村,竹笋、白茶、杨桐等产业已有了一定规模。王大明介绍,下一步村里准备建设雷竹林可持续经营示范基地,以品种结构调整推动退化雷竹林地改造,并套种杨桐柃木、茶叶、香榧等经济作物。“现在我们村人均年收入已经有17000多元,今年我们还准备在村里搞个农业发展公司,尝试种植铁皮石斛等高档中药材,让村民收入更上一层楼。”王大明说。
期盼粮食政策再给力
  现在虽然是冬闲时节,可富阳互利粮油合作社理事长周午福并没有闲着,这几天他正忙着检修农机设备,以便今年耕作时不“生病”。“农闲检修农机,农忙不会因农机发生故障而误农时。”说起去年的种粮效益,周午福很是开心,“政策好,天帮忙,去年晚稻平均亩产超过了600公斤。”周午福告诉记者,合作社现有社员243人,去年晚稻种植面积有1100亩,种的都是主导品种“甬优12”,并且统一实行了机播、机收,统防统治,“去年丰收一靠天帮忙,二来粮食最低保护价更是让我们吃了定心丸,三靠良种、良技的大力推广。”周午福开心地说。
  当记者问起今年有什么打算时,周午福脱口而出,“多种粮啊!这么好的政策,能不抓紧种粮吗?”他告诉记者,种了多年粮,他深知种粮人的酸甜苦辣,“咱种田人要的就是‘实’字,希望今年的粮食政策能让我们种田人早知道,也希望政府加大化肥、农药、种子市场的监管力度,让我们放心种好粮”。
期盼农村公共服务更好些
  趁着元旦假期,平湖市广陈镇曹港村大学生“村官”吴燕忙着和其他村干部一起,挨家挨户走访村民了解民意,“这几天天气特别冷,村里有不少老人的子女在外打工,上门看看他们生活上有没有什么困难,帮着解决,让大家都过个舒心年”。
  从2008年当上“村官”至今,吴燕已经在曹港村待了5年。回忆起刚开始当“村官”的日子,她告诉记者,开始村民们并不信任她,后来,她主动要求村委会主任带她挨家挨户走访,凭着用心、认真、热情的工作态度,现在,全村近2000名村民成了她的知心朋友,大家有什么事,都愿意找她这个大学生“村官”帮忙。
  现在,吴燕最大的心愿就是镇里能设立社保服务窗口,“经常有村民向我咨询社保政策、如何办理手续等,很多还是上了年纪腿脚不便的老人。”吴燕告诉记者,目前,涉及社保的很多手续都要到平湖市社保中心去办,可从村里到市社保中心有很长一段路,得换乘好几辆车,有时因缺少材料或办事人员刚好不在,老人们要跑好几趟才能办妥手续,很不方便。
  于是,吴燕主动当起了老人们的“小跑腿”,这一跑就是好几年。“可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所以,作为平湖市人大代表,我把这个建议在市第十四届人代会上提了出来。”吴燕说,随着农村参保人员越来越多,市社保中心服务的主要对象已经逐步转移到农村基层,为方便村民办事,应该尽快在乡镇统一设立社保窗口,“另外,我还希望村里的基础设施可以尽快完善,比如硬化村道、增加公交车班次等,作为一名‘村官’,我会尽力帮助改善村民生活”。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