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文摘

2012,这些读书事件走进我们记忆

  在2012年的时间长廊上有很多阅读记忆,都留下一串深深浅浅的精神印记,让我们回首、省思,再出发。
  十八大主题图书出版
  为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全国有307家出版社报送迎接党的十八大重点选题1240种。最终选出100种,其中图书选题80种。9月28日,迎接党的十八大优秀出版物展示展销活动在北京图书大厦启动,随后,各地书店陆续在显著位置集中陈列了重点推荐的出版物,并开展丰富多彩的展销活动。
  点评:这些重点图书,作者阵容强大,既有欧阳淞、李君如等党史理论专家,也有厉以宁、吴敬琏、张维迎等著名经济学家。图书关注的领域也非常广泛,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外交、军事、农业、民生、法律,皆有涉及。
  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于10月11日公布。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彼得·恩隆德宣布,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是“魔幻现实主义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12月7日,莫言在瑞典文学院发表获奖演讲“讲故事的人”,以回忆母亲为线索,讲述他人生记忆中最早、最痛苦、最深刻、最后悔的四件事。
  点评: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对于中国有着特殊的意义,莫言获奖,不仅是他个人的荣耀,更是中国文坛的喜事。
  原创文学经典重印
  今年是著名作家路遥逝世20周年,有出版社重印其代表作《平凡的世界》,十月文艺出版社推出《穆斯林的葬礼》限量纪念版;随着电影《白鹿原》的上映,同名原著小说推出;1993年刘震云发表调查体小说《温故一九四二》,今年电影《一九四二》上映,《温故一九四二》(完整版)于12月6日推出。
  点评:这些原创经典文学大多获得中国文学的最高奖项——茅盾文学奖,是因为它们丰富的思想内涵和高度的艺术品质,经得住时间的淘洗和市场的检验,才一直停留在读者的视野,得以不断重印出版。
  奥运会与体育明星传记潮
  8月5日,林丹夺得伦敦奥运会羽毛球单打冠军,当天其自传《直到世界尽头》即高调首发,短短2个小时销售已达上万册。一时间,由奥运会开始引发体育明星传记出版热。如姚明自传《我的世界我的梦》、刘翔自传《我是刘翔》、李娜自传《独自上场》、刘璇自传《璇木》等。
  点评:一些出版社搭上奥运会这趟超级列车,“赌”了一把体育明星传记,但命运不尽相同——林丹自传火了,李娜自传有些冷清,刘璇自传尚待市场检验,姚明自传刚刚上市已获好评。体育明星更多的是一种快餐式的自传,想成精品很难。
  “网游”开辟儿童文学新路
  1月11日,全球首批《植物大战僵尸》系列图书出版,这套图书被称为让孩子从游戏回到阅读,从线上到线下的一次突破性的创意出版。6月6日,一部趣味十足的食谱书——《捣蛋猪之蛋谱秘方》中文版推出,各大少年儿童出版社等也相继推出游戏图书。
  点评: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泉根说,由于儿童网游作品是一种完全意义上的儿童视角、儿童本位的写作,注重儿童情趣、儿童参与及游戏精神,深受孩子们喜爱,也开发了新世纪原创儿童文学的一个新品种——儿童网游文学,提升了儿童网游的品质和艺术。《温故一九四二》打捞一段历史记忆
  11月29日电影《一九四二》上映,12月6日,长江文艺出版社举行《温故一九四二》(完整版)首发式。在此期间,《1942:饥饿中国》首发,该书出自河南记者们采访1942年大饥荒亲历者,“重走逃荒路”,打捞中国饥饿历史的行动,各大媒体也进行了类似“重访1942”的报道。
  点评:《温故一九四二》讲述了一个关于饥饿的故事。1942年,河南大旱,灾民3000万。在原著小说的基础上,此次《温故一九四二》(完整版)做了许多补充和完善,超越了小说和电影的概念,引发起一场媒体和社会民众对于民族灾难的集体历史缅怀。《舌尖上的中国》引发书业“舌尖体”
  5月14日,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播出后,引起超乎预期的社会反响,光明日报出版社随之推出图书《舌尖上的中国》,同时,各种取自“舌尖”二字的书名也随之铺天盖地,如《舌尖上的中国味道》、《舌尖风流》、《舌尖上的怀旧旅行》、《舌尖上的世界》等相继出现。
  点评:在出版界,跟风出版从来都不是新鲜事儿,从前些年《明朝那些事儿》的“那些事儿体”,《淡定的人生不寂寞》的“淡定体”,《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的“那些年体”,再到“舌尖体”,其目的就是为了浑水摸鱼以追求利润,造成图书市场的混乱秩序。实际上,这种同质和媚俗暴露的是国内出版责任感的缺失和原创力的虚弱。
  民国老课本持续升温
  今年,海豚出版社继《幼童文库》后,再推新课本“民国版”童书“民国幼稚园老课本系列”和“民国儿童文学系列”。民国老课本往往被业界评价为质朴自然、生动优美,《世界书局国语读本》、《商务国语教科书》、《开明国语课本》等都曾引发家长的热情和业内关注。
  点评:民国老课本注意与生活常识的联系,形象直接并寓传统道德观念于其中;语言文字说理亲切,易于上口;教授方法多引领、启发思考而非植入;编写者多为教育、文学等领域的知名教育家、学者。此外,民国老课本所蕴涵的本土原创传统文化的理念更为深刻,反映出的教育理念开放实用,弥补了当前社会人们对现代语文教育的诸多不满。
(摘自《中国新闻出版报》 范燕莹/文 2012年12月21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