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长江四桥是我国首座三跨吊悬索桥,被誉为“中国的金门大桥”。没有剪彩,没有仪式,在南京市领导简短地慰问建设工作者、上桥检查后,24日上午10时,静静地通车了。这个简朴的通车仪式花费尚不到2000元。
稍微了解一下以往剪彩的排场,便可发现这2000元是多么可贵。以往像长江四桥这种规格的跨江大桥通车仪式费用,搭个像样的展台就需要50万—60万元,鲜花、焰火、礼仪小姐、锣鼓等,都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加在一起起码过百万元。
2000元的剪彩不知道算不算史上最节俭的通车仪式,但应成为范例,正如网友所称,真心希望这是以后类似活动的“标配”,甚至不再成为新闻,让大桥的质量去说话。诚哉斯言!无论大桥通车还是其他工程,应该关注的是工程的质量,如果耗费大把金钱用在庆祝上,用在华而不实的剪彩上,用在徒具观赏性的权力排场上,可谓本末倒置、劳民伤财。
这次剪彩发生在中央提出“八项规定”之后,给剪彩瘦身既可看做权力的自觉,也可理解为对“八项规定”的践行。中央率先垂范,地方积极跟进,唯此,“八项规定”才能贴地而行。犹记得“八项规定”刚面世时,坊间叫好的同时也有一些疑惑,认为知易行难。现在看来,一些地方正在用实际行动紧紧落实“八项规定”。制度的生命与权威在于执行,“八项规定”亦是如此,只有受到了尊重,被严格落实,它才有生命力可言。
周立波曾高调自曝,每年仅剪彩和商演就能赚8000万元。周立波参加的也许是商业性剪彩,但政府组织的剪彩花费也不低,据业内人士称,一个庆典剪彩仪式下来,花费少则十几万元,多则几十万元,甚至过百万元。把这笔钱节省下来,用在民生上岂不更好?期待像南京这样寒酸的“剪彩”多起来,当然,仅靠权力自觉还不够,还应辅以严格的制度配套。当寒酸“剪彩”成为常态,铺张剪彩会被问责,务实之风才会处处劲刮。
(摘自《燕赵晚报》王石川/文2012年1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