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鎏琰
本报讯 12月25日,全省农产品产销信息监测预警会议在杭州召开,会议总结了近些年我省农产品产销信息监测预警工作,部署了下一阶段工作。
据了解,我省2010年开始建设浙江农产品产销监测预警报表系统平台,并组建了粮油、蔬菜、食用菌、中药材、茶叶、水果、畜牧和综合等主要产业产销信息监测分析师队伍。从今年开始,省财政还专门安排了“菜篮子”等主要农产品预警体系建设补助资金。
近年来,农产品特别是鲜活农产品的保供压力加大,如何保障市场的有效供给,同时避免农产品生产和价格的大起大落,实现产业的稳健发展和农民的持续增收,迫切需要掌握更多的农产品产销信息,及时把握市场变化,减少生产的盲目性,有效规避市场风险。
为满足农产品产销信息监测预警需要,下一步我省将加强监测队伍建设,做到责任到人、能力到位,重点加强三支队伍建设,包括各产业的预警分析师队伍、市县农业部门的信息采集联络员和信息采集员队伍,这三支队伍的人员要建立档案;加强监测数据采集,做到选点科学,全面覆盖,充分考虑准确性和代表性,选择一批专业村、种养大户、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作为信息采集点;加强监测分析预警,做到分析准确,预警有效,要抓好年度对主导产业发展总结和预测的综合分析报告、产前农产品产销分析预警报告以及应急情况的信息分析和预警报告等三件事情;加强监测体系保障,做到经费落实,硬件支撑,今年起省里专门下拨资金用于对信息员的培训及采集点信息员的补助和硬件配置及软件开发,保障监测预警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地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