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3版:浙江林业

苍南小源村的油茶“致富经”

  小源村,是苍南县桥墩镇的一个少数民族村,2008年人均年收入只有3700元,而今年年底,人均年收入有望达到1.2万元。短短4年时间,小源村甩掉了苍南县贫困村的“帽子”,村民生活改善,不少人从山里搬到镇里,住进了楼房。小源村的变化靠的是什么?答案藏在村里6000亩的油茶林里,小小油茶成了小源村脱贫致富的“密码”。
玉苍山脚下的“摇钱树”
  上月,小源村村民都在合作社里分拣、加工今年收获的油茶籽。
  小源村村支书李悌仲告诉笔者,今年村里的6000亩油茶核心基地,总共收获了油茶籽6.5万公斤,比去年增加了1万公斤,村民人均年收入预计可以达到1.2万元,“这在几年前是不敢想象的。”李悌仲说,村里的一对畲族夫妇在油茶基地里工作,一年下来,能获得6万元收入,加上家里种的稻谷能收3000多公斤,一年下来这户人家的收入能达到7万元。这样的村民在小源村还有不少。
  华州山野油茶专业合作社是带动小源村增收的一大“引擎”,这家合作社是小源村“两委”于2005年组织村民,以林地参股的形式,筹资20多万元成立的,前身为苍南县山野油茶专业合作社。
  经过7年多的发展,合作社已发展成为一家油茶种植、育苗、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农业企业,拥有核心基地6000多亩,山茶油精制厂房1500多平方米,拥有年加工油茶干籽1000多吨、产油250多吨的先进加工流水线,创立了自己的“玉苍”山茶油品牌,在市场上卖到140元/公斤。它不仅打开了本地的销售市场,而且还在互联网上做起了团购,产值逐年递增,2011年销售额已达到了1000万元。
  小源村的油茶产业,让周边的乡镇十分“眼红”,马站镇、矾山镇、赤溪镇、灵溪镇等地政府和村民都前来向小源村取经,希望“尝尝”油茶产业的甜头。
  现在,苍南县的油茶面积达到了3万亩,是我省油茶发展重点县。昔日荒废的油茶林,如今成了名副其实的“摇钱树”。
“外来”村主任会念“致富经”
  小源村油茶产业的发展与“外来村主任”林允华是分不开的。
  年过五旬的林允华,原是小源村临近的黄坛村人,经商出身的他创建了一家民营集团公司,总部位于宁波,涉足矿产能源、地产开发、旅游服务和投资贸易等行业。2008年,时任小源村村支书的李悌仲,看中了林允华办企业的能力,凭着私人交情,邀请林允华来竞选小源村的村主任。
  2008年,当选村主任以后,林允华开始对小源村的脱贫致富展开一系列行动:筹集210万元,对村里原有的3500亩油茶林进行低产改造,修通了机耕路,建起了灌溉等基础设施,辟出首期3000多亩油茶林;投资330多万元,建立40亩油茶良种繁育基地、30亩油茶良种采穗圃;2009年,继续投入260万元,创办苍南华玉山野油茶有限公司,对油茶籽进行深加工。
  同时,林允华还牵线搭桥,与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省农科院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等单位开展合作,引进油茶新品种,解决了油茶品质低、品种混乱、效益不高的问题。
  如今,小源村的油茶基地超过万亩,核心区达6000亩,已被列为省无公害油茶标准化栽培推广示范区。经过4年改造,小源村的油茶产业摆脱了之前的“低、散、小、乱”的状况,发展成了现代化的专业加工业。
曾 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