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3版:浙江林业

打造精品园 助产业转型

——临安太湖源观赏竹种园基地见闻

  菲黄竹嫩叶黄白相间,紫竹竿紫古朴,鹅毛竹叶片绒绒似鹅毛……近日,笔者走进临安太湖源观赏竹种园基地,不管走到哪里,满目都是葱翠的绿色,郁郁葱葱的竹子让人恍如置身竹的海洋。“这些竹可以用于园林、庭院的美化。”基地一负责人介绍说,太湖源观赏竹种园已拥有1050亩种苗繁育基地,收集了120多种优良观赏、笋用竹种。“观赏竹因为四季青翠,近年来甚为推崇,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起着配景点缀作用。”该负责人指着一矮竿竹种说,这类竹地下茎浅,是理想的地被、花坛、屋顶花园的栽植植物。
  据介绍,太湖源观赏竹种园自2003年创建以来,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配备了多功能实验室、竹子标本及工艺品展示室、科普图书室、测土配方实验室、专家楼等,初步完成了竹子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区、优良笋用竹种繁育与丰产栽培示范区、珍稀竹种繁育区、观赏竹种与园林配置展示区、竹子生态文化区等十大功能区的发展规划。
  基地负责人说,以前人们吃笋,只有冬、春两季,如今通过种植技术的提升,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鲜笋了。感叹之余,笔者了解到,这几年,太湖源观赏竹种园围绕竹产业转型升级,与中国林科院合作,开展技术研究,总结出了一系列高品质竹笋生产技术,并及时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园区承建单位和园区培养的科技示范户共同组建竹笋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社员首先示范推广科技成果。“合作社社员邵观夫1.1亩退化雷竹通过改造,今年产值达6万多元。”据悉,经过多年研发,雷竹林地土壤退化等问题已得到解决,为广大竹农开辟了新的经济增长渠道,也为当地林业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的活力。
  基地丰富的竹种和宽敞的场地,除了为科研创造条件,还为科普、实践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从负责人介绍中,我们得知,近6年来,园区科技人员还进村入户,深入临安太阳、马啸以及余杭瓶窑等地,为竹笋种植大户提供技术培训,甚至前往海南、重庆、四川等省市的贫困山区开展技术指导。
  下一步,太湖源观赏竹种园将按照“设施现代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环境生态化、效益最优化”等要求,做好现代林业园区的建设工作,将基地打造成以竹为特色的多功能现代林业科技精品园。
练淑姣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