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德农民邵贤辉在高山上已种了3年10多亩的铁皮石斛,今年到了收获季节,可短短两三个月时间,却突然遭遇日伏夜出、数以万计的独角仙幼虫的危害,至今已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多万元——
一条虫,伤了他的创业热情
谁能帮帮他
今年50多岁的邵贤辉是一名下岗工人,虽然离开工作岗位多年,可他一直坚信自己的能力与梦想,觉得只有开辟出一条新路,人生才有意义。2007年初,邵贤辉看到建德市莲花镇等地铁皮石斛发展迅速,经济效益看好,便下定决心,在建德市下涯镇马目村选择了一块山地,建起了15个钢架大棚,并从浙江大学引进石斛小苗,种了10多亩。
春夏秋冬,四季轮回。邵贤辉每天吃住在山上,边摸索边实践,辛苦照料。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三年的精心培育,基地里的石斛长得又粗又壮,令许多专家与同行刮目相看。
今年9月中旬开始,邵贤辉突然发现多个大棚内的“仙草”有的东倒西歪,有的根茎断了,就连基质表层也像是松过土一样,凹凸不平。起初,邵贤辉以为是基质发酵所致,没有在意。可后来,他掀开一块手掌般大的基质一看,发现里面竟然躲藏着五六条胖乎乎、像蚕宝宝一样的独角仙幼虫,大吃一惊,原来是一种当地俗称“地老虎”的独角仙在作怪。于是,他急忙对其余10多个大棚逐一检查,发现几乎所有基质下面都躲藏着独角仙幼虫,数以万计,每天日伏夜出,不停地危害石斛的生长。
损害的鲜草多时有10多斤,可自己一时想不出什么办法,他只得每天雇两三个工人捕捉幼虫。他们每人每天捕捉到的独角仙,多的有10多斤,一般都有七八斤。“起初,工人们面对地里一条条胖乎乎的虫,都毛骨悚然,不敢捕捉。可时间一久,也习惯了。”邵贤辉说。八九月份,正好是石斛根茎生长期,尚未成熟,一些被虫咬断的根茎,只能扔掉。邵贤辉欲哭无泪,“今年独角仙害虫损害的石斛至少占总产量的三分之一,直接损失20多万元!”
12月6日上午,笔者跟随建德市森防站高级工程师徐奎源来到邵贤辉的基地,只见一个个钢架大棚内的铁皮石斛已长得稀稀拉拉。“现在建德有铁皮石斛300多亩,每亩成本在15万元左右,像邵贤辉的基地这样被独角仙虫损害如此严重的不多,实在可惜!”
徐奎源从事铁皮石斛研究已有五六年,可他还是头一回碰到遭受独角仙危害如此严重的现象。徐奎源分析,由于邵贤辉的基地位于四面环山的坡地上,周围松林植被茂盛,加上还有其它林地经济作物,存在丰富的腐烂变质的基质,这也给独角仙成虫产卵创造了条件。因铁皮石斛属于无公害中药材,靠药物喷雾防治不可取,而目前又没有更好的防治方法。徐奎源说,最直接的方法只能是人工捕杀,但很费人工。不过,如果种植时能将传统的钢架式栽培改成床架式栽培,将木屑基质改成树皮基质,再建立防虫网等,那么可有效降低独角仙对“仙草”的危害。
邵贤辉说,几个月来,他也向浙江大学及建德市有关部门的多名专家求助,但都找不出科学的防治方法。
如果您有更好的防治方法,欢迎给本报来电,电话:0571-86757189。
宁文武 文/摄
上图为邵贤辉在基地里向笔者展示被独角仙咬断的铁皮石斛根茎。
右图就是让邵贤辉痛恨的独角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