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苍南县畜牧兽医局牵头主持,该县灵溪、龙港、宜山等乡镇农技人员和蛋鸭养殖专业大户参与实施的“蛋鸭生态网床圈养技术”试验示范项目取得显著成效。
传统蛋鸭养殖大部分采用天然水域放养模式,这种方式不仅造成鸭粪对河流、水资源的污染,更为严重的是一些烈性传染病病毒经粪便随水流传播,严重危害人及畜禽的生活环境,危害公共卫生安全。同时,恶劣的饲养环境又对放养蛋鸭健康产生危害,疫病多发,管理强度大,投入品消耗多,经济效益差。
针对传统蛋鸭养殖模式存在的弊端,全国各地纷纷展开蛋鸭养殖新技术的研究推广工作,从不同环节或角度入手改进饲养技术,探索笼养、人工水池及栏舍内网床养殖、喷淋旱养、舍内网上喷淋等养殖模式。这些模式均在改变传统饲养方式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都还存在不足之处,如笼养模式投资大,对设备的运行、维护要求高;喷淋模式鸭粪处理量大,管理难度大;人工水池等技术对运动场等生产区的保洁难度依然较大。
苍南县畜牧兽医技术人员与蛋鸭养殖户密切配合,多次到省内外进行实地考察,集成各地蛋鸭养殖技术成果,通过两年多的试验研究,总结出一套操作性很强的“蛋鸭生态网床圈养技术”模式。该技术采用栏舍内和运动场全程网床圈养,配备人工“游泳池”解决蛋鸭喜水习性,彻底改变了蛋鸭依赖天然水域放养的传统模式。该技术模式主要有三大优点:
一是疫病大幅度减轻,由于采用全程网床圈养,栏舍整洁卫生,又与外界隔离,生物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二是污染大幅度减少,网床下的粪便可在一个养殖周期结束后,统一收集作为有机肥,人工“游泳池”的污水,存栏5000羽蛋鸭场仅需配套2亩左右的水田,种植莲藕、茭白等水生植物或牧草就可全部消纳,不会产生污染;三是效益大幅度提高,采用人工“游泳池”降低了运动量,减少了饲料消耗,疫病减轻,兽药使用量显著下降,养殖垫料使用量也明显减少,管理人工投入减少,平均每羽蛋鸭每年可节省成本20元左右。此外,该养殖模式栏舍改造不需破坏耕作层,投入成本省,是一种符合生物安全的蛋鸭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据统计,苍南县常年蛋鸭存栏约60万羽,根据前期试验示范效果测算,如果在该县全面推广生态网床圈养技术,约需一次性投入设施技改资金1800万元,每年提高养殖效益1200万元以上,同时减少COD(化学耗氧量)排放量1800吨,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均十分显著。
星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