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袁卫 姚力丹
昨天,2012年浙江省农博会圆满落幕。五天展会,不但展示了我省现代农业发展的最新成果,也让“马大嫂”的购物篮装满了,展销商的腰包鼓足了。
我省举办农博会已有十几年了,特别是自2003年省农业厅接手承办省农博会以来,农博会已经成为我省现代农业发展的“风向标”。本届农博会上,记者专门采访了市民、销售商、展会工作人员和媒体同行,看看他们眼中的农博会是什么样子的。
市民:“淘”优质农产品的好地方
人物名片:杭州和平小区的“马大嫂” 吴玉芳
“今年的年货基本上备好了。”11月23日农博会开幕当天中午,记者在杭州和平国际会展中心门口碰到吴玉芳大妈时,她已经收获了一大堆“战利品”:10包俞家粉干、5包温州鸭舌,还有不少金华豆腐皮、宁波年糕、临海蜜橘、临安山核桃……
说起自己的农博会情结,吴大妈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因为住在附近,这几年我是年年都来买,连续来了6年了,怕人多,今天还特地提前半个小时就来,没想到连下雨天都还有这么多人。”
作为一名典型的“马大嫂”,吴大妈挑农产品可精明了。“农博会上都是有品牌的,绿色、无公害的农产品,虽然价格稍微高一点,但在质量方面有保障。”一边聊,吴大妈一边拿起一袋浙江神光大叶枸公司的生态草猪肉对记者说,“这个猪肉要40块钱一斤,我买它就是看中它有有机食品证书,没有激素和抗生素,吃起来那个香啊,一点猪骚味都没有,吃过这个肉,普通猪肉就不想吃了,还有这个大咯大牌鸡蛋,一块多钱一个呢,但是每只鸡蛋都有生产日期,还有绿色产品认证,吃得放心。”吴大妈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不差钱,就图吃得健康,每年逛农博会,最大感受就是农产品质量越来越好了,品种越来越丰富了,今年我就看到不少新面孔,比如用茶叶制成的袜子、毛巾,很环保也很健康。”
链接:“马大嫂”们心仪的优质安全农产品越来越多,得益于我省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目前,我省已发布各级农业标准规范1800余项,同时,我省大力主导安全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三品一标”建设,截至目前,全省共有“三品”产品4665个,认定“三品”产地1276.4万亩。
展销商:抱团闯市场的好平台
人物名片:台州市黄岩永宁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彭明娜
本届农博会上,黄岩永宁果业专业合作社的展销摊前被围了个水泄不通,100元一箱的精品黄岩蜜橘销售火爆。“自从有了省农博会,我们合作社是年年来参加,年年都要卖断货,社员们强烈要求这次也要来,我们黄岩一共也没几个展位,好不容易争取到一个啊。”合作社理事长彭明娜告诉记者,“黄岩蜜橘虽然有悠久的种植历史,但成立合作社前,大伙儿都是单打独斗,一人一个价,种植面积小,效益一直上不去,而且没有定价权,有时候丰产了,还要被收购商杀价,很是受气,自从成立了合作社,通过抱团经营,组团打市场后,果农们的收益是一年比一年好。”
“以前农户一个人很难跟别人谈合作,现在规模大了,有后盾,加上产品好,人家都会主动找上门来。”彭明娜说,现在合作社注册了自己的永元牌商标,精品包装的蜜橘要卖到每公斤20多元,不但在黄岩本地卖得好,在杭州世纪联华超市也是卖得最好的水果之一,而且现在还远销山东。
链接:合作就是力量。近十年来,我省农业组织化程度得到了大幅提高,“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合作模式,将千家万户的分散农户集合起来,不但便于推行标准化生产,更提升了农民的话语权和市场定价权。据统计,我省现有农业龙头企业689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6万家,社员91万户,带动非社员农户402.8万户。
工作人员:展示现代农业的好窗口
人物名片:省农业厅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中心职工 林静
从2003年省农业厅开始承办农博会以来,林静就与同事们一起,连续10年为打造这一浙江农业的盛会付出了辛勤劳动。
林静说,近年来,农博会的规模越来越大,活动内容越来越丰富,参展企业的档次和参展产品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辐射和影响的范围也越来越大。从展示展销一体,到设立中心展区集中展示,乃至采用“一会两馆”的方式,农博会的档次逐年提升。与此同时,随着农博会影响力日增,企业与合作社的参展热情也是逐年高涨。林静记得农业厅刚接手农博会之际,还需要到各地做工作,请他们尽可能地多组织企业参展,对某些企业而言,是典型的“要我参展”。而近几年,“我要参展”的呼声高涨,每年报名参加农博会的企业与合作社数量大大超出能够提供的展位数。
链接:据统计,11月23-27日,到农博会现场参观采购的人数共计44.3万人次,现场销售额2.9297亿元,现场签约及意向合同金额达77.6亿元,分别比去年增加60.5%、56.6%、51.3%。
媒体记者:“抢”新闻的好时机
人物名片:都市快报记者 陈文龙
农博会期间,各大报纸、电视上每天都可以看到大量农博会的相关报道,媒体记者们用纸笔和镜头,记录下了农博会的成长之路,也让一年一度的农博会,成了杭州最“热”的地方。都市快报记者陈文龙,已连续采访报道了7届省农博会。
“与第一年采访报道农博会相比,这几年,更多的媒体把镜头对准了农博会这个展示农业现代化成就的重要窗口。”陈文龙说,无论是在摩肩接踵的展示展销现场,还是在安静紧张的农博会新闻中心,随时可见或认真采访、或奋笔疾书的媒体同行,他们有的来自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媒体,有的来自香港大公报、文汇报等著名纸媒,更多的,是来自浙江日报、浙江卫视、钱江晚报等省级媒体以及杭州市各新闻单位的记者。陈文龙打趣说,农博会现在已经成了跑农业线记者们“抢”新闻的好时机,在一堆“长枪短炮”中“抢”新闻、在热火朝天的购销现场作采访、在新闻中心边吃盒饭边发报道,已经成了农博会期间的工作常态。
链接:通过十年的农博品牌建设,省农博会已经成为我省农业的一大盛事,媒体关注度是一年高过一年。本届农博会期间,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农民日报、香港大公报、文汇报和浙江日报、浙江卫视、钱江晚报、今日早报、农村信息报等数十家媒体都对展会情况做了详尽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