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白云万达广场,一群来自大西北的果农忙着推销苹果,摊位之前叫卖得最响的,是他们的带队人——甘肃天水市的副市长。“市长卖苹果”,不但引来广州街坊围观,也在网络报章引发了热议。
关于“市长卖苹果”这类事,舆论之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喝彩力挺的,说他们心系果农,为本地发展忧心,大有执政为民的风格。当然也有忧心忡忡的,说是近年来,总能在市场上看到“市长”们忙碌的身影,大蒜滞销了他们带头上街卖大蒜,白菜丰产了他们跨省卖白菜……这样一种“不找市场找市长”,如果流传开来、发扬下去,会不会增强本就不成熟的农产品市场对政府的依赖,甚至打乱了生产和流通的规律?
市场经济有规则,因此政府行为也有定则,叫做“市长”有定位,职能有限定。在这个市场中,“市长”是什么角色呢?一是组织者,二是裁判员。政府是规则的制订者和监管者,是球场上的“黑衣人”,而绝不应当是亲自上场踢球的球员。虽然政府的“干预”是市场经济起步时的推动力,但我们的市场,已发展到了今天,如果“市长”们,还是将市场看成自己的婴孩,还是用襁褓里的那一套来加以“呵护”,这恐怕太落后了,更有一点“错位”。
其实某些“市长”因为一片好心所带来的“错位”,不止是上街的吆喝,更有以“红头文件”的方式来煮“偏饭”的——某地西红柿卖不出去,区委、区政府联合下发文件,要求各单位干部职工按人头购买50公斤番茄;某古城为了扶助本县的旅游开发,也是下发“红头”文件,要求全县干部职工去那里游玩,每人的150元费用,由各单位用“福利”支出。至于本地产的酒卖不出去,本地产的烟无法与人匹敌,结果那里的“红头文件”就规定县管企事业一律要摊买,更禁止再用外地烟酒,以扶助本地的酒企和烟厂,这样的“红头文件”,就不只是一种吆喝和叫卖,那是真正的“错位”。然而,究其原因,为什么某县的番茄多到没有销路,为什么某地的古城空到无人去游,其实正是当初的“红头文件”力促“大干快上”,完全没有考虑和论证过市场的需求和容量,以致于今天受到了市场规律的报复,结果又要靠“红头文件”来“救市”……
从“市长卖苹果”到“下错的红头文件”,都有一片好心,都是忧国忧民。只是好心之下、忧患之中,我们还是要讲一点市场经济的通则。把政府的角色定位和职能定限搞清楚,千万不能病急乱投医啊。
(摘自《解放日报》 司马心/文 2012年1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