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潭畔的山上有座玄光寺,游客从游船渡口上岸,沿着小径拾阶而上,没走几步便可看到路边一个卖茶叶蛋的小铺。小铺的门面不大,也没别的东西可卖,只有一个阿嬷和两个伙计招呼着客人。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铺,再普通不过的茶叶蛋,几乎每位路过的游客都会来照顾生意,平常日子里每天可以卖出1300多个,到了节假日都要卖出2000多个。
阿嬷从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摆摊,到现在80多岁还坚守小铺,一卖就是50多年,这里面必有她的道理。别人煮茶叶蛋,将鸡蛋和红茶、酱油倒入水中一起煮,煮熟后将蛋壳敲出裂纹便算了事。阿嬷煮茶叶蛋,先要将鸡蛋与红茶、海盐和水用大火煮开,煮熟后捞起凉透,再用小木棍将蛋壳轻轻敲出裂纹,最后将鸡蛋再次入锅,放入香菇和红茶,用文火慢煮6个多小时,直至茶叶蛋入味才算大功告成。阿嬷用料也非常考究,对红茶、香菇的产地、品种、质量有特别的要求,而水一定要用日月潭湖水,不能用自来水。阿嬷的茶叶蛋要趁热吃,剥去冒着热气的蛋壳,轻轻咬上一口,蛋白滑溜细腻,蛋黄入口即化,舌齿间弥散着红茶的醇厚隽永与香菇的馨香馥郁,味蕾细胞顿时欢呼雀跃。
这些年来,阿嬷接受新闻传媒的采访不计其数,茶叶蛋的配方和制作工艺也被一次次毫无保留地“曝光”,但阿嬷从不忌讳别人学会后来抢她的生意。当然,阿嬷的身边也时不时冒出过竞争者,但结果都是昙花一现。这倒不是因为他们学艺不精,茶叶蛋煮得没阿嬷的好吃,而是他们为了争抢生意,便缩短工时提高产量,或是为了提高利润空间,减配辅料压缩成本。这样煮出来的茶叶蛋,味道可想而知了。
其实,学会一种方法是件易事,舍得投入才是难事,这就是成功者与失败者的最大区别,也是许多人怎么学都学不会的。
(摘自《中国青年》 王伟/文2012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