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我省畜禽养殖方式成全国标杆

  □本报记者 陈小平
  本报讯 全国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现场会11月6日在我省龙游县召开。国家首席兽医师于康震在会上充分肯定了近年来我省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做法和经验,表示浙江省积极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大力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走出了一条富有浙江特色的畜牧业发展路子,发展的模式和理念走在全国前列,值得借鉴。省政府副秘书长陈龙,省农业厅厅长史济锡参加会议。
  畜禽良种化、生产规范化、养殖设施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是新时期农业部针对全国畜牧业发展设计提出的转型升级路线。近年来,我省紧紧围绕“五化”要求,直面产业发展困难,大胆先行先试,积极开展标准化示范场创建,大力推进生态畜牧业建设,基本实现了由千家万户分散养殖向规模养殖、由传统规模养殖向生态规模养殖两次重大产业转型。
  目前,我省生猪、家禽和奶牛的规模养殖水平分别达到82%、91%和96%,规模养殖比例位居全国首位。全省共有畜牧业示范区、精品园和创建点155个,各级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200家,其中全国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10家。全部奶牛和70%以上母猪实行了人工授精,良种率分别达到100%和95%;规模养殖场排泄物资源化利用率提升到96%;设施规模化养殖比例达80%以上。
  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透露,下一步我省将以构建完善的新型畜牧产业体系为主抓手,着力推进畜牧业现代化发展。到“十二五”末,力争全省建成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畜牧专业合作社200家左右,扶持和培育年产值亿元以上的生猪、兔、家禽等种畜禽核心企业3-5家,培育年产饲料50万吨以上的核心饲料企业3-5家和全国知名的畜禽屠宰加工企业2-3家,基本完成年出栏500头以上生猪养殖场设施化改造,规模养殖场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7%以上。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