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就业

2013年大学毕业生求职意向报告出炉

“90后”大学生找工作的标准是啥?专业对口、个人兴趣、行业前景和薪酬

  每年10月份以后,都是各大企业人力资源主管最头疼的季节。而今年的校园招聘战从9月份就提前打响了。国庆后,多家浙江企业的官方微博开始活跃起来,华为、网易、杭州地铁纷纷发布2013年校园招聘信息。
  从去年开始,人力资源经理们的焦虑感有增无减:经济不景气,公司拨下来的经费明显缩水,而生活成本、房价依然高企,想多招点名校人才有些力不从心;“90后”大学毕业生开始登场,这是一批个性鲜明的职场新人,有激情,有创造力,但有点难管,有时甚至会为了一点小事就“裸辞”(即没找好下家先递辞职报告)。企业主们都想知道,当今“90后”大学毕业生眼中的最佳雇主是什么样的?他们最在意企业的哪些条件?
  因此,这几天由人人网旗下网站“人人校招”发布的《2013年应届毕业生求职意向调研报告》非常火爆。笔者从“人人校招”的运营主管王燮华处获悉,来索要报告全本的有不少浙江企业,其中尤以民营企业居多。
政府、科研、公共服务类行业是毕业生首选
  本次调研选取了所有年级的高校学生为样本范围,其中2013年应届毕业生样本为主要分析对象。值得关注的是,因为经济大环境不景气,就业压力大,今年的应届毕业生中有12.2%的人选择继续深造。
  调查显示,“90后”大学毕业生在选择就职行业时,考虑的前三大因素分别为专业是否对口、个人兴趣、行业发展前景,而薪酬水平则位居第四位。对于“90后”大学毕业生来说,在选择工作时,个人兴趣的重要性正在逐渐突显。
  在接受调查的2013年应届毕业生中,24.2%的人偏好进入政府、科研、公共事业单位工作,14%的应届生选择IT、互联网、通信、电子行业,而会计、金融、银行、保险类和广告、媒体、艺术、市场类及管理、咨询、法律、教育类行业,分别位居应届毕业生偏好热门行业的第三、四、五位。
77.6%的学生期待月薪在2000-6000元
  报告显示,在考虑各方面求职要素时,应届大学毕业生比非应届毕业生更加现实:应届毕业生在求职时更重视工作地点、薪酬福利及个人发展空间,非应届生求职时更重视个人兴趣爱好、未来创业可能性及专业对口。应届毕业生对首份工作的期待月薪跟学历成正比,其中77.6%的毕业生期待月薪集中在2000-6000元。
  从学历的角度看,专科毕业生对2000元以下月薪的接受程度较高,本科生对首份工作的期待薪酬在2000—4000元区间者最多。硕士及以上学历者对低薪的接受程度最低,对高薪的期待最多,其中三分之一选择4000—6000元,22%选择6000—8000元。
  专业学科也影响应届大学毕业生对薪酬的期待。数据显示,计算机类学科应届毕业生对首份工作期待薪酬最高,16%的人选择6000—8000元,8%的人选择1万元以上,均高于其他专业学科。而文科类如文学、史学、法学等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对薪酬期待最低,4000元以下的占66%。
三成应届毕业生选择回家乡就业
  调查显示,三成应届毕业生选择回家乡就业,“北上广深”及沿海发达城市位居其后;发展机会、家庭因素及生活条件为应届毕业生选择就业地点时考虑的三大因素。
  曾经,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大城市的诱惑力一度使“北漂”、“孔雀东南飞”等词汇红极一时,但现在情况正在发生微妙转变。数据显示,30.6%的应届毕业生选择回家乡就业,22.7%的应届毕业生选择“北上广深”,15.6%的应届毕业生选择沿海发达地区,省会城市和其他二线发达城市随后。
  学历与是否选择回家乡就业有明显的相关性。专科生选择回家乡的比例最高,本科生选择沿海发达地区及省会城市比较高。而硕士以上学历的应届毕业生选择“北上广深”就业者最多。
  是什么原因使这些应届毕业生在就业地点的选择上发生变化呢?调研发现,应届毕业生在选择就业地点时,考虑的三大因素分别是发展机会、家庭因素及生活条件,这三大因素所占比例分别为29.6%、16.6%、14.5%。可见,“90后”大学生在就业地点的考量上更加理性。
  “90后”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在考虑自身发展的同时,女性应届毕业生更多地希望留在家人身边,以便和家人互相照顾,而男性应届毕业生则更多地考虑就业城市的发展空间。 章卉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