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浙江农业走上双赢新路径

——聚焦浙商投资现代农业(下)

  □本报记者 袁卫
  这是一个高调的“招亲活动”:150个预计总投资百余亿元的现代农业项目粉墨登场,期待着投资者的慧眼;
  这又是一场盛大的“集体婚礼”:在所有与会代表的共同见证下,8个农企对接项目与8个浙商投资现代农业项目现场签约,近20亿元热钱注入农业领域。
  10月10日,在丽水松阳举行的省农业龙头企业与山区农产品基地对接会暨浙商投资现代农业推介会,成了一场资本与农业的对接盛会。浙商参会热情之高、现场洽谈氛围之浓,折射出了工商资本投资现代农业的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
  “政府的重视让我们对项目的前景非常看好。”在推介会上,青田华侨叶芳与丽水市农业科技园区项目建设前期办签订了预计投资额达4.5亿元的投资意向书,她有意在丽水市莲都区碧湖镇建设一个集农业高新科技成果转化示范、现代设施农业展示、农业科普教育、农业休闲观光、绿色农业养生、农科文化创意为一体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叶芳表示,除了看好现代农业发展前景和乡情因素,当地推出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服务措施也是她选择在莲都区投资现代农业的重要原因。
  大规模土地流转瓶颈多、设施农用地落实较难、农业融资渠道较少和农业专业人才紧缺等问题,一直是工商资本投资现代农业的最大障碍。为此,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积极为广大浙商投资现代农业营造环境、创造条件。今年9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洪祝专门批示指出,要坚持工业化、集约化、项目化的理念,吸引浙商投资农业,促进我省现代农业发展;省委副书记、省长夏宝龙也要求各地进一步引导浙商投资现代农业;专程赶赴丽水参加推介会的副省长王建满则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以战略的思维、长远的眼光,把推进农企对接、引导浙商投资现代农业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创新工作机制,深化和拓展合作,抓实抓好这项工作。
  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也将此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明确工作目标,加强层级考核,落实工作任务,在把农业“两区”打造成浙商回归创业的大平台和构建浙商与农民互利共赢长效机制等方面采取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措施。为了解决融资难题,省农业厅继9月底与省农信联社签订“银农合作框架协议”后,正在与更多的金融单位开展合作,努力帮助现代农业投资者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与此同时,省农业厅还向省委、省政府建议出台鼓励浙商投资现代农业政策意见,有针对性地制定包括优化投资环境、简化审批程序、引导信贷资金、减免税收等在内的优惠政策,强化浙商投资现代农业的政策导向,并对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临时性配套设施用地,允许按一定比例使用,并切块安排一定数量的农业建设用地指标。
  相关政策影响深远,而企业自身的努力更是至关重要。浙江绿城秀丽田园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谷建潮表示,今年,绿城集团与嵊州市签订了嵊州现代农业综合体项目投资意向书,计划培育4个单体面积超5000亩、单体投资超3亿元,一二三产结合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面对将来可能出现的现代农业专业人才紧缺问题,谷建潮说,他们已将人才培育列入了总体发展规划,将引进高层专家、开展科普教育和开办乡村学堂相结合,打造出一支具有相当农业科技研发推广、农业经营管理运作水平的专业人才队伍,并大力促进传统农民向产业工人转变。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浙商投资现代农业的高潮已经掀起。“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在希望的田野上投资,是大有可为的;在广袤的田野里创业,将大有收获!”省农业厅厅长史济锡满怀激情地说。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