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消费

假期消费要理性

  随着中秋节、国庆节的到来,旅游、购物、餐饮等进入消费黄金期,消费者在这一“黄金周”中,应注意消费安全,避免消费陷阱,做到理性消费。
网购应谨慎
  近期,许多在线销售网站纷纷摩拳擦掌,推出各种优惠促销活动吸引消费者。专家提醒,预计“十一”前后,食品、礼品、旅游、票务、支付类钓鱼网站将会集中爆发,消费者应提高警惕。
  相关人士表示,不法分子制作钓鱼网站实施诈骗有两个特点。一是虚实结合。网页布局与真网站几乎没有区别,只在联系电话、支付链接等处藏有猫腻,普通网民通常难以识破;二是诱惑性强。它主要抓住人们贪便宜的心理,利用信息不对称的特点,打着“0元”、“店庆”、“有奖”等旗号骗取网民信任,实施诈骗。
票据要存好
  消保委提醒消费者,消费时要核对交费清单并索要正规票据,保存好票据、消费明细单等相关证据。出现价格纠纷后,及时拨打行业服务监督电话或价格举报电话,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外出旅游要签订合同,明确合同约定的团费价格及其所涵盖的收费项目及服务标准。在签订旅游合同时应索要相关票据并妥善保存。旅游价格应尽可能细化,明确到各项交通费、各住宿点的食宿费用、游览参观点门票费等。签完合同后,一定要看清合同是否加盖了旅行社印章,经办人员是否签真实姓名和联系电话等内容。
用餐重卫生
  假日期间,消费者在外或旅游景区进餐时,应注意选择证照齐全、卫生条件好、食品卫生信誉度高的单位,不到无证经营或卫生状况不良的场所消费。不购买无冷藏、无防蝇防尘等卫生设施的小吃摊点或流动摊贩出售的凉熟食制品,并注意分辨食品是否变质,少食或不食生食品。在外就餐要看清标价,核对账单,保留消费凭证。
  就餐后一旦发生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并与就餐酒店取得联系,要注意保留剩余食品和吐泻物,同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报告。 关桂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