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七色土

  □人生读本/□张贤超
甜芦秸的味道
  暑假带女儿回家,母亲从田畈带回来几根甜芦秸。母亲说,是婶婶给的,要让女儿尝尝。
  母亲端了板凳坐在大门口,用菜刀将甜芦秸按节切成段。女儿好奇地说,怎么没见过这么细的甘蔗?母亲笑答:这不是甘蔗,但是和甘蔗一样甜。于是,女儿耐心地一旁等着,她要尝尝这从未见过的“甘蔗”。
  母亲将一段筷子长的甜芦秸衔在嘴里,很麻利地用牙齿撕扯下一片片长长的皮。甜芦秸纤细的雪白身段,看起来丰润多汁。母亲将剥好的甜芦秸递给女儿,“吃吧,很甜的!”女儿将信将疑,但还是禁不住诱惑,咬了一口,女儿嚼了嚼,但蹙起了眉头,“真难吃!一点都不甜。”母亲的兴致一扫而光,有点失落。她没想到,她认为很甜的甜芦秸,其实在女儿的味觉里,根本算不上甜。
  我让女儿将甜芦秸递给我。我嚼了一口,起初并没有意想中的甜,慢慢地丝丝甜味便弥漫舌间,令人回味。还是童年时的那个味道,甜甜的,难以抵挡的诱惑。
  思绪回到儿时,孩童时的我们,曾不顾一切地去偷人家在菜地边上种植的甜芦秸。甜芦秸一排排,像高梁一样顶着红穗子,宽阔的碧绿长叶迎风“哗啦啦”地响,远远看去,特别惹眼,特别诱人。偷吃了人家的甜芦秸,当然免不了遭骂,可是那甜甜的汁水,让人甘心受骂。那年月,在乡下,甘蔗是难得吃到的,甜芦秸足以让孩子们解馋。
  如今的孩子却不屑一顾,这在我的意料之中,但难免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
  母亲看我吃得津津有味,也高兴起来,嘴里念叨:“噢,儿子喜欢吃!”说着又开始麻利地剥余下的甜芦秸,越剥越发起劲。母亲说:“婶婶平时还舍不得给别人吃呢,见你女儿回来了才给的。”很快,母亲又剥了好几根,都一一递给我。而我也一根接着一根地吃,顷刻之间,地上已经积起一堆渣子。吃完,我还咂巴着嘴说:“好甜,好吃。”女儿一旁睁大眼睛,一脸的茫然。我不强求女儿去吃,但我要让女儿知道,他的爸爸是曾经吃着甜芦秸长大的。这时,母亲高兴地过来收拾残局,我这才想起,母亲光顾着剥给我吃,自己还没吃到呢。母亲说,看着我吃,她就已经很高兴了。
  如果将甜芦秸与甘蔗相比,那它的确不像甘蔗甜得那么浓烈,但这涩中带甜的味道,却让人回味悠长,这又是甘蔗无法替代的。回到老家能吃到母亲撕咬剥好的甜芦秸,那种甜甜的味道会让我回味一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