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跑掉的第二天,我就得知了,心急啊,电话打不通,马上报警了。借给他的1000多万元钱大部分是我向别人借的,我一分钱都没赚,完全出于帮帮忙,多少利息借来,就多少利息给他。”近日,在慈溪市人民法院执行局调解室里,被执行人阿彩讲到此处,声泪俱下。一旁的丈夫阿斌沉默不语,唯有叹息。
朋友欠下千万债务跑路
阿彩说,老王经营着一家塑料公司,她家以前跟老王一起做过生意,关系还可以。
2010年,老王找阿彩借钱,说他公司临时需要用钱,还差一点,阿彩就拿出了自己的100多万元积蓄。
2011年3月,老王又找到阿彩,让阿彩再帮他想想办法,再借些钱给他周转周转。老王同时表示,他公司的贷款马上要下来了,到时一起还。
阿彩看老王言辞诚恳,便答应了下来,向邻居借了几百万元。阿彩说,她怕老王还不出,还特地去他公司看了看。她看到厂房占地6亩,仓库也有6亩地。老王告诉她,厂房、仓库都是他自己的。
一个月后,老王再次向阿彩借几百万元。这次老王说他的另一个公司也有困难,因为公司之间有担保关系,所以一个公司出问题,会导致另一个公司的贷款也贷不下来。“已经帮他借了五六百万元了。”阿彩开始暗暗担心。但是,老王再开口向阿彩借钱,言语间有了威胁之意,如果不借钱给他,他就无法偿还之前的欠款。
阿彩被彻底拉下了水,她只能继续帮老王借钱,债像滚雪球,越滚越大。到2011年9月份,她已向17户邻居共借款1000余万元。
2011年10月中旬,债台高筑的老王突然失踪了,1000余万元借款分文未还。
帮人借钱导致自己无家可归
阿彩听说老王不见了,第一时间跑到老王家,并给老王打电话确认真假,但是对方电话已关机。走投无路的她选择报警。“1000多万元的债,靠自己一生一世也还不清。”几天后,阿彩向法院起诉老王。但是当法院对老王的塑料公司进行财产保全时发现,老王塑料厂的仓库是租的,厂房也只有一部分是他的,根本不值多少钱。
老王跑掉的消息陆续传到17户借钱给阿彩的债主耳里,他们也纷纷起诉阿彩,要求她偿还欠款。
法院判决生效后,13户债主又马上申请强制执行。阿彩夫妻不敢在自己家里居住,债主们开始牢牢地盯住他们,夫妻俩甚至好几次被围堵。“现在只能东住住、西住住,一家人弄得无家可归。”阿彩说着说着开始流泪。她家本是个小康家庭,有两间4层楼的店面屋,如今房屋已被法院查封,房子里的东西也被债主们砸得不成样子。“不是自己用这些钱,也不是自己去放高利贷,出于好心帮忙却得到这样的结果”,阿彩痛哭流涕。
不过附近邻居却认为,阿彩是个骗子,她们不相信她借了这么多钱,自己会不赚利息差。
拆借资金须考虑风险掂量能力
这17户借钱给阿彩的人家中有位60多岁的陆伯。陆伯一家三口都患病,还陆陆续续借了60万元给阿彩。
陆伯说这60万元是他一分一厘积攒下来的养老钱,自己想拿利息当养老金。他是分批借给阿彩的。“阿彩这个人,没出事前是个非常好的人,做事也比较端正。现在出事了,我也不知道怎么说。”陆伯坦言,作为养老钱,一般不会轻易借给别人,但他放心阿彩,就全部借给了她。“普通夫妻,举债1000多万元,这种案子非常少。”承办该案的法官徐礼说,目前阿彩已经设法联系上了老王,老王承诺按期付款,但如不能履行还款协议,法院将按照生效的法律文书,强制处理老王名下财产。同时,阿彩如不能还款也将面临财产被处置。
“老百姓在农村经济活动中要保持头脑清醒,充分考虑到存在的风险。”徐法官提醒,民间借贷,尤其是农村的民间借贷中,农民一定要守住底线,充分估计风险,掂量自己的能力后再去帮忙。(文中人物为化名) 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