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创业

1吨沙蚕最高可卖到20多万元

他让荒滩变成“聚宝盆”

  •   这几天,在象山县茅洋乡花墙村海涂边的沙蚕养殖基地里,三三两两的村民正弯腰低头,小心翼翼地从泥土中取出一条条像蚯蚓似蠕动的海虫子。“不要看这种虫子长得像蜈蚣,海外市场上1公斤能买到30多美元(折合人民币200多元)。”养殖户董振江说。
      这种虫子就是沙蚕,俗称海虫、海蛆、海蜈蚣、海蚂蝗,其营养丰富,经济价值较高。沙蚕不仅是鱼、虾、蟹人工育苗和养殖的优质天然饵料,也是极好的钓饵,尤其适合深海钓鱼。养殖沙蚕可以改善池塘底质,治理环境污染,促进海水养殖业良性循环。“我以前曾在山东、海南等地养殖沙蚕。2009年,我投入100多万元从国外引进沙蚕养殖项目,并将养殖基地定在象山县茅洋乡花墙村。主要考虑到这里滩涂多,而且养殖水质可达到沙蚕出口 A级水产品标准。”有30多年水产养殖经验的董振江向笔者透露了他将沙蚕养殖基地设在象山的初衷。
      据董振江介绍,他承包的滩涂沙蚕基地共有20亩,其中8000平方米是养殖区,采用的是工厂化人工养殖,即在室内池(槽)中模拟沙蚕生存环境,灌海水撒饲料。每年4月份放苗,八九月份采收,只需半年即可养成商品,8000多平方米养殖区每年可产16吨沙蚕。
      董振江说,出口欧洲的沙蚕每吨最高可卖到20多万元,今年他养殖沙蚕的收入预计能有200多万元。“沙蚕养殖不但让花墙村的荒滩变成了一个‘产金生银’的‘聚宝盆’,还能改善当地水环境。”董振江说,养沙蚕是沿海地区农民致富的一条捷径。 鲁威 马振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